四川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2月高中毕业班诊断性测试(一诊)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2050字。
四川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2月高中毕业班诊断性测试(一诊)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仅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代中国伦理学》一书的出版是对新时代伦理需求的积极回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研究的有益探索。
首先,该书着眼于社会主义伦理思想和伦理精神的时代表达与时代发展,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底色。在经济全球化的助推下,文化的交汇、碰撞已成常态。异质文化的频繁交往既为文化整合敞开了大门,也加剧了文化的冲突。植根于不同土壤的文化理念在全球化浪潮中正面交锋的几率急剧增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得不应对更深层次的共同问题。异质文化曾一废有着自己清晰的地域边界,而全球化则从根本上打破了文化的空间限制,让文化空间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这就意味着,不同文化共处同一语境的现象已成为常态。伦理冲突则是文化冲突的集中体现。面对多元文化的时代,打牢伦理价值基础,是防止不良伦理文化侵蚀的必然选择。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这就决定了新时代的伦理建构必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当代中国伦理学》牢牢把握了社会主义道德方向,从基本原则的提炼到伦理秩序的构筑,无不彰显社会主义伦理本质。
其次,该书立足民族伦理传统,注重民族伦理文化与伦理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任何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与社会特质,这就决定了引导中华文明道德生活的理念必须源于民族自己的道德体验和智慧。外来的理论属于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可以为我们所借鉴,但并不能为解决中国伦理问题提供完备的答案。民族独有的伦理文化与伦理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已然散发出夺目光彩。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对民族伦理道德的重大检验。我国疫情防范及时有效,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这与中华民族“重义轻利”“捐躯赴国难”的家国情怀密不可分。对此,该书有着深刻的洞见,对当代中国伦理学的源流予以了细致的梳理,提出当代中国伦理学虽然需要西方伦理理论的参照,但本质上源自民族道德生活以及所积淀的民族伦理文化与伦理精神。
最后,该书直面国家与社会现实,表现出敏锐的问题意识与时代担当。学术研究必须对接国家与社会重大需求。迈向新时代的进程中,也产生了新的伦理期待、伦理问题。该书没有寓于理论的象牙塔,而是展现了解决问题的担当与勇气。该书系统建构了涵盖新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伦理体系框架,旨在为各领域的道德建设提供完备方案。网络技术的急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通讯、网络支付等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网络诈骗、网络信息失真等道德失范现象也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该书从道德原则、机制等层面对网络伦理问题予以了积极的回应。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兼顾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成为该书的显著特,点,这也让该书散发出时代的生命力。
时代的进步,注定会产生新的伦理话语,这也决定了当代中国伦理学必然是开放和动态的体系。《当代中国伦理学》一书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学术视野,有助于我们迎接新的道德生活。
(节选自张宵《<当代中国伦理学>展现新时代伦理学研究的中国特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这也决定了《当代中国伦理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
B.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打破了不同文化间原本清晰的边界,使得不同文化理念的交汇、碰撞成为常态。
C.“重义轻利”“捐躯赴国难”等家国情怀属于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在新冠防疫中展现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D.网络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该书以解决问题的精神积极回应网络伦理问题。
2.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分别从“凸显社会主义伦理底色”“立足民族伦理传统”“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三个方面由表及里论述了该著作的特点。
B.第二段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论及伦理冲突,再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进行伦理建构的必要性,逻辑严密。
C.文章在评述《当代中国伦理学》的过程中,既有相关理论的阐释,也有实例进行印证,二者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除介绍《当代中国伦理学》一书的特色外,还在首尾两段分别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了该书的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的交汇、碰撞已成常态,为此我们有必要打牢伦理价值基础,防止不良伦理文化对我们的侵蚀。
B.《当代中国伦理学》立足于民族伦理传统建构伦理体系,可见本土伦理理论同西方伦理理论难以相容。
C.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伦理期待、伦理问题会产生,伦理学研究如不能与时俱进,将可能失去生命力。
D.解决当下“共享经济”中出现的一些道德失范问题,我们可以从《当代中国伦理学》中获得一些启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如期开讲。本次太空授课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南宁、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航天员可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在授课中,航天员介绍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