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1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中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28 12:54: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230字。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古人很喜欢写咏物诗,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摘自百度)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结合上面两首诗和百度对咏物诗解释,说说你对咏物诗理解。
  2.如果把上面的两首咏物诗推荐给你的同学,其推荐理由不成立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抓住了写作对象的特征,表达对写作对象的喜爱之情。
  B.王冕的《白梅》借梅自喻,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C.元稹爱菊除了菊花是在四季中最后一个开放的花,也暗含着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D.元稹的《菊花》中用了陶渊明爱菊的典故,说明元稹也是田园诗人。
  3.仿照下面的咏物诗,请为其中的一物再写一句符合这个物的特征的句子,来表达思想感情或道理。
  (1)鹦鹉
  ①虽然巧舌如簧,却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
  ②凭借勤学苦练,才有自己的绝门独活。
  (2)藤
  ①爬得再高,还是大树的附庸。
  ②懂得与大树真诚合作,向阳枝头才有它一席之地。
  【答案】
  1.①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②在咏物诗中,诗人往往借助所咏之“物”并抓住物的特征来来表达感情;③或者表达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2.D
  3.示例:鹦鹉: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总胜于在雕笼中乞食学舌。
  【解析】
  1.结合百度对咏物诗的介绍可知: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王冕的《白梅》,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元稹的《菊花》,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D错误,引用东晋陶渊明喜爱菊花的典故,并不能说明元稹也是田园诗人。
  3.本道题是语言运用题,学生只要能抓住两个物中任何一个物的特征,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就可以。如,藤:藤的柔美,反而能更好地衬托大树的巍峨遒劲。
  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在元曲中极负盛名,被誉为“______”,作者是元朝的______。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烘托了村落的古朴恬静和温馨。
  B.“小桥流水”是游子对家乡的美好记忆。
  C.“古道西风瘦马”写出了游子悲凉的境况。
  D.“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了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思念游子而无限悲伤。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