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19 9:08: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700字。

  四川泸州市泸县2021-2022年上期九年级期末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1至6页,第二部分6至8页。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余各题用0.5毫米黑
  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阅读题(63分)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3题。(10分)
  【材料一】泸州制伞业起源于明末清初,其生产制作历史与泸州老窖差不多。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泸州油纸伞的"黄金时期"。特别是40年代晚期至50年代初期,靠近泸州小市码头的珠子街是当时泸州的"油纸伞一条街"。极盛时期,泸州境内共有大小油纸伞生产厂家100多家,从业人员上万人,主要集中在现江阳区蓝田、泰安、沙湾、分水、弥陀、小市等地,年产纸伞2000万把。历史上泸州主要以制作雨具的"大红伞"为主。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钢架伞与布伞的普及,实用方便的钢架伞逐渐取代了油纸伞,以前从事油纸伞生产的人纷纷转行。至90年代,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在进行生产。本世纪初,随着旅游市场与新古典主义的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油纸伞特殊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喜欢油纸伞的人们逐渐增多,泸州油纸伞开始走向复苏。2008年江阳区政府把"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CCTV-2、CCTV-4等多家宣传媒体曾专题采访报道。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与
  支持下,现泸州从事油纸伞生产加工的企业或个人逐渐增多,很多年轻人已加入油纸伞行业,促进了泸州油纸伞行业的发展。除继续生产大红伞外,泸州古典油纸伞还把传统工艺、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结合起来,把彩色印刷引入伞面印图,增加了伞面的艺术品质与精美性,增强了泸州油纸伞的文化附加值,将泸州油纸伞发展到一个新台阶。
  【材料二】保护“非遗”,中国在行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围绕“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主题。全国各地举办了3700多项非遗展示活动,多项保护成果发布,火爆异常的“非遗购物节”,海量的线上云端展示。如第二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传承了400多年的泸州油纸伞以平均每天上百把的速度被一抢而空。差点濒于失传的泸州油纸伞在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立即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讲述着动人的非遗传承故事,诉说着非遗为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体验,也传达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
  【材料三】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云游非遗影像展”活动登上了年轻人聚集的网络视频平台,其中非遗相关音乐在平台累计播放已达574亿次、时长约32亿小时。值得一提的是,庞大数字的背后,是1亿多“90后”“00后”网友的“流连忘返”。以昆曲这一门类为例。“90后”“00后”群体在过去一年内通过酷狗收听了27.5万次,播放时长累计超过16万小时。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网站)
  1.材料二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2.材料三加点的“约”字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3分)
  3.从材料一,你得到什么信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成为非遗“守艺人”,如果让你加入非遗传承队伍,你打算怎么做?(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15分)
  那盏叫父亲的灯
  迟子建
  ①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不是寻常的灯。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再用废棉花将它擦得亮亮的。灯的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灯罩。我提着这盏灯,觉得自己风光无限。
  ②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夜,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提着灯,怀揣一盒火柴东家走西家串,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点燃蜡烛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③“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咱女儿还真顾家啊。”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④父亲说过年要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高高挂起的是红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是冰灯,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⑤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⑥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里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吗?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提着灯的福气了。
  ⑦一进腊月,家里就忙过年准备了。姐姐会来信说年忙到什么地步了,比如说被子拆洗完了,年馍蒸完了,各种吃食也准备得差不多了,然后催我早点儿回家过年。所以,不管我身在哈尔滨、西安,还是北京,总是千里迢迢地冒着严寒往家奔,当然今年也不例外。腊月廿六我赶回家中,母亲知道这个日子我会回去的,因为腊月廿七那天,我们姐弟要“请”父亲回家过年。
  ⑧我们去看父亲了。给他献过烟和酒,又烧了些纸钱,已经成家立业的弟弟叩头对父亲说:“爸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过年去儿子家吧,我家住在……”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门牌号重复了几遍,怕父亲
  (选自《人民周刊》2020年11期,有删改)
  4.在第④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5.品味第③自然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6.怎样理解“我”买下一盏灯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