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2届高三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31470字。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2届高三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民法典系统整合新中国70多年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民法典编纂提供了丰厚滋养,使民法典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民法典明确立法目的是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分编中有专门对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权益的保护规定,如有关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则要由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同样,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这些都体现了仁者爱人、恤老怜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庸》有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论语》中也有这样的表述:“礼之用,和为贵。”民法典在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中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和睦、和谐观念。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文化滋养,很多理念已深深融入民法典条文中。
诚信体现社会道德准则,也是民法典的重要原则。《论语》中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诚信不仅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修为,也是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民法典合同编第五百条规定,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这为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的道德规范提供了法律支撑。
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特点。《逸周书•大聚》记载:“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罢,以成鱼鳖之长。”民法典第九条规
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绿色环保原则在民法典分则中也有充分体现。例如,在物权编中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在合同编中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在侵权责任编中,设有专门章节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进行规范。民法典回应了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传承和弘扬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摘编自柴荣《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5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多年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因而是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
B.我国民法典编纂的目的是保护中华传统美德,民法典中多条规定都体现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
C.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守诚信原则。有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古籍中有记载,人们曾在4、5、6月这三个月中不得下河捕鱼,这种绿色环保原则在民法典中也有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结构清晰。
B.文章围绕我国民法典,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其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作用。
C.第3段中的引用表明,中华民族传统的“和”文化已经融入我国民法典的条文之中。
D.第5段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阐明民法典传承并弘扬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美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不符合民法典规定的一项是(3分)
A.甲将一个古董卖给了乙,不久后乙发现古董为赝品,且甲是知情者,但双方在交易时已签定了有效合同,乙只能自认眼拙,自担损失。
B.连南市政局直接倾倒垃圾至垃圾填埋场,导致附近湟白水村土壤和地下水资源污染。人民法院判处市政局消除污染并赔偿17.21万元。
C.杨先生未满周岁时,母亲远走他乡,断绝音信40多年后母亲突然回来,身体病弱、生活困难,要求杨先生供给生活费。
D.贫困山区17岁女孩小荣,被父亲要求退学打工赚钱供弟弟读书,相关部门应批评父亲的重男轻女思想,并责令其依法承担相关义务。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寻找细微的差别。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森林的枢纽
戎可
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林中某处,黑啄木鸟凌厉的叫声一如既往,转眼间百乌齐鸣,如歌如朝。百鸟来朝是人类的想象,天下万物实在无高下之分。但是确实,某些物种似乎更加重要,如同枢纽。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
《辞源》说,枢纽,比喻事物互相联系的中心环节。这个中心环节如枢如纽,本身并不起眼,然而一旦缺失,整个系统就会发生重大改变。1969年,美国华盛领大学的生态学家罗伯特•T•佩因提出了关键种的概念,它的英文是 keystone species,其中 keystone的本义是指石拱门上方中间的那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