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1-202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精选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 资源简介:
约3065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3分)
留住乡愁(节选)
陆邵明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10、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3分)
① ② ③
11、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13、有人说:“留住乡愁,不能只靠情怀。”请结合文意阐明理由。(4分)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6分)
【材料一:大象迁移,引发关注】
2021年4月,17头野生亚洲象的迁徙被大量报道而引起关注。得益于发达的摄像和网络技术,大象们进入了大众视野。因其中一头象断了一截鼻子,鼻子比其他野象短,所以这个象群被大家称为“断鼻家族”。上图是根据航拍路线绘制的“断鼻家族”的迁徙图,截至2021年6月2日,“断鼻家族”的迁徙几乎跨越了大半个云南省,它们将要去哪里我们还未可知。【材料二:保驾护航,减少冲突】
“断鼻家庭”的一举一动都引起了外界的关注。途经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