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8900字。
2005~2006年度南京高淳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 chenlejinclj
一、积累运用(26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①~⑧题必答,第⑨题四处任答两处) (10分)
①蒹葭苍苍, 。(《诗经》)
②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
③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④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⑤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⑦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阐述这一观点的语句是 , 。
⑧《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诗句是:
, 。
⑨走过四季,文人的笔下总有优美的章句吟诵着对四季景致的感悟与赞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胜似绘画的一句“ , ”,绘出春草的萌发;《爱莲说》中富有哲理的一句“ , ”,赞出夏荷的高洁;《水调歌头》中满含慰藉的一句:“ , ”,吟出秋月的祝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借写春花一句“ , ”,比出冬雪的美丽。
男京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江南圣地”之称。为了让同学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学校组织了“家乡风景独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并准备以“走进南京”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你能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按照提示完成2—6题。(12分)
2、本期内容分为四个栏目,已拟有三个栏目,请你仿照它们从文化、民俗等角度再设计个栏目,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2分)
栏目一:采集民间传说 栏目二:游览名胜古迹
栏目三:品尝风味特产 栏目四:
3、在“栏目一”中,同学们采集了很多有关高淳的民间传说,并写了一段引言,请你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拼音或汉字。(4分)
民间传说高淳有“四宝”:四方宝塔一字街,倒栽柏树白牡丹。千百年来招来了多少游客的探访、引发了多少文人的xiá( )想。四宝究竟哪些方面备受青睐( )?又有着哪些鲜( )为人知的秘闻?本栏目将揭开这千古之谜,kuī( )探四宝的传奇故事。
4、在“栏目二”中,要求介绍高淳的一处名胜古迹。同学们已经写了一处,但出现了一些错误,请按要求作答。
傍水而列的高淳老街,在古城金陵更称得上为第一老街。她商业繁荣,文化品位也日益加大。老街建筑群多带明清风格:粉墙青瓦古朴典雅,飞檐翘角A突兀多姿,特色建筑B鳞次栉比,各种特产C济济一堂,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旅游一条街。
(1)其中有一处语病,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1分)
(2)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处是( )。(1分)
5、我县物产丰饶,特色鲜明。在需要宣传高淳风味特产的“栏目三”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宣传广告。请选择你所熟悉的家乡的一种特产,仿照上面两句在横线处拟写一则宣传语。(2分)
有的说:“高淳羽扇,精巧雅致,取凉上品。”
有的说:“老街豆腐干,味美可口,闻名遐迩。”
有的说:“ , , 。”
6、高淳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阳江镇以表演水浒人物武术技艺的“打水浒”已是我县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下面就是他们表演的一些内容:武松十八棍、林冲刺枪、孙二娘双刀、鲁智深醉拳等。
请你概括出一个《水浒》中与上面人物相关的情节。(15字左右,人物可任选一个)(2分)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