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6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0/28 20:50: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11090字,答案扫描。

  绝密★启用前(2021年10月22日9:00~11:30)
  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
  语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悲剧和人生之中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你走进舞台,你便须暂时丢开世界。
  悲剧都有些古色古香。希腊悲剧流传于人间的几十部之中只有《波斯人》一部是写当时史实,其余都是写人和神还没有分家时的老故事老传说。莎士比亚并不醉心古典,在这一点他却近于守旧。他的悲剧事迹也大半是代远年淹的。十七世纪法国悲剧也是如此。拉辛在《巴雅泽》序文里说:“说老实话,如果剧情在哪一国发生,剧本就在哪一国表演,我不劝作家拿这样近代的事迹做悲剧。”他自己用近代的“巴雅泽”事迹,因为它发生在土耳其,“国度的辽远可以稍稍补救时间的邻近”。莎士比亚也很明白这个道理。《奥瑟罗》的事迹比较晚。他于是把它的场合摆在意大利,用一个来历不明的黑面将军做主角。这是以空间的远救时间的近。他回到本乡本土搜材料时,他心焉向往的是李尔王、麦克白一些传说上的人物。这是以时间的远救空间的近。你如果不相信这个道理,让孔明脱去他的八卦衣,丢开他的羽扇,穿西装吸雪茄烟登场!
  悲剧和平凡是不相容的,而在实际上不平凡就失人生世相的真面目。所谓“主角”同时都有几分“英雄气”。普罗米修斯、哈姆雷特乃至于无恶不作的埃及皇后克莉奥佩特拉都不是你我们凡人所能望其项背的,你我们凡人没有他们的伟大魄力,却也没有他们那副傻劲儿。许多悲剧情境移到我们日常世界中来,都会被妥协酿成一个平凡收场,不至引起轩然大波。如果你我是俄狄浦斯,要逃弑父娶母的预言,索性不杀人,独身到老,便什么祸事也没有。如果你我是哈姆雷特,逞义气,就痛痛快快把仇人杀死。不逞义气,便低首下心称他做父亲,多么干脆!悲剧的产生就由于不平常人睁着大眼睛向我们平常人所易避免的灾祸里闯。悲剧的世界和我们是隔着一层的。
  这种另一世界的感觉往往因神秘色彩而更加浓厚。悲剧压根儿就是一个不可解的谜语,如果能拿理性去解释它的来因去果,便失其为悲剧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人类的普遍希望,而事实往往不如人所期望,不能尤人,于是怨天,说一切都是命运。悲剧是不虔敬的,它隐约指示冥冥之中有一个捣乱鬼,但是这个捣乱鬼的面目究竟如何,它却不让我们知道,本来他也无法让我们知道。看悲剧要带几分童心,要带几分原始人的观世法。狼在街上走,枭在白天里叫,人在空中飞,父杀子,女驱父,普洛斯彼罗呼风唤雨,这些光怪陆离的幻相,如果拿读《太上感应篇》或是计较油盐柴米的心理去摸索,便失其为神奇了。
  艺术往往在不自然中寓自然。一部《红楼梦》所写的完全是儿女情,作者却要把它摆在“金玉缘”一个神秘的轮廓里。一部《水浒》所写的完全是侠盗生活,作者却要把它的根源埋到“伏魔之洞”。戏剧在人情物理上笼上一层神秘障,也是惯技。梅特林克的《普莱雅斯和梅丽桑德》写叔嫂的爱,本是一部人间性极重要的悲剧,作者却把场合的空气渲染得阴森冷寂如地窖,把剧中人的举止言笑描写得如僵尸活鬼,使观者察觉不到它的人间性。邓南遮的《死城》也是如此。别说什么自然主义或是写实主义,易卜生写的在房子里养野鸭来打的老头儿,是我们这个世界里的人物么?
  像一切艺术一样,戏剧和人生之中本来要有一种距离,所以免不了几分形式化,免不了几分不自然。人事里哪里有恰好分成五幕的?谁说情话像张君瑞出口成章?谁打仗只用几十个人马?谁像奥尼尔在《奇妙的插曲》里所写的角色当着大众说心中隐事?以此类推,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戴面具,穿高跟鞋,拉了嗓子唱,以及许多其他不近情理的玩艺儿都未尝没有几分情理在里面。它们至少可以在舞台和世界之中辟出一个应有的距离。
  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苦闷的呼号变成庄严灿烂的意象,霎时间使人脱开现实的重压而游魂于幻境,这就是尼采所说的“从形相得解脱”。
  (摘编自微博作者橙子辅导《文学及其他》)
  材料二:
  戏剧艺术的最高形式当然是悲剧,然则正是在悲剧方面,我国古代并没有一位成功的剧作家。除了喜剧和闹剧外,我们那些严肃的剧目都应该被归为传奇剧。这种戏没有表现单一的主导激情,却表现出一串松散地连续着的激情。所搬演的多是因果报应,其中感伤与幽默的场景有规律地交相更替,借用《雾都孤儿》里一个家常比喻,犹如一层层红白相间的五花咸猪肉。对于悲剧的感觉,那种因崇高所致的痛苦,“啊!我胸中有两个灵魂!”的感觉和对小善翻成大恶的认识,在戏里都极少表现。确实有不少古代戏曲结尾的调子是悲哀的。但是敏感的读者极易将其与真正悲剧区以别焉:顾曲既毕,全无激情过后的平静,或者如斯宾诺莎所谓对内在命运的默许;与之相反,却被一种剧烈的、郁闷的、失落的甚至自身意欲隐藏的悲痛所折磨。为了感知其间的不同,不妨将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和德莱顿的《一切为了爱》与白仁甫《梧桐雨》和洪昇的《长生殿》加以比较。两出中国戏曲所表现的唐玄宗、杨贵妃故事,就像是两出英国戏剧所表现的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的故事。并且两个故事都是由爱情而导致“穷途末路”。两出中国戏曲和《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有特别相似之处,因为它们都放弃了舞台上时间与地点的一致性;并且在所有这些戏的前半场,完全没有悲剧场面和悲剧事件;它们都如田园诗那样开场,而结局竟如此不同!读两部中国戏曲,我们没有从个人同情上升到更高的体验层面。《梧桐雨》中敏锐的抒情性和《长生殿》中能激发美感的动人奢华,对其自身而言,都再好不过,但是未宜将其与悲剧力量混为一谈。它们在结尾留给我们的不是和谐与完成,而是因对剧中人遭际的同情而削弱了的隐隐心痛,和对一些如安慰、支持和更靠近精神需求的东西的呼喊。这确实远离了直接的悲剧体验。
  这些中国戏曲留给读者的是对更美好事物的向往,而不是对万物有更悲惨结局的感觉。其戏剧结构加深了这种印象。大幕不在主要悲剧事件上落下,而落在悲剧事件所产生的后果上。悲惨时刻所产生的最高热情和最深痛苦,似乎在缓缓的落幕当中退去。这好比是颤音或呜咽的扩开,产生了奇特效果。意味深长的是,在《梧桐雨》中,杨贵妃在第三折已死,剩下整整一折来表现唐玄宗的哀诉、苦思和他那颗残破的心被无助的忧伤所吞噬;在《长生殿》里,杨贵妃死于第二十五出只是为在第五十出的重聚预做准备(多少与华兹华斯诗中普罗忒希勒和罗达米亚的方式一致)。更重要的是,人们无法从对悲剧人物的可怜的个人同情中升华。因为这些人物并未伟大到使我们与之保持相当的精神感应距离。悲剧性缺陷存在着,它并不刻意于与任何个性影响或人物力量产生鲜明对比。例如,两出戏中的唐玄宗本质上都是懦弱、失败、极度自私、好色的,不做任何抗争地随波逐流。他没有内心的冲突。他因宠爱杨贵妃而失去了江山,为夺回江山又抛弃了杨贵妃。他的个性不足以把爱与江山这两个方面紧紧地扯在一起,他甚至没有两全其美的意识。在白仁甫的剧里,他似乎是个懦夫和无赖。当叛军要求处死杨贵妃时,他说:“妃子不济事了,寡人自不能保。”杨贵妃哀求救命,他回答说:“寡人怎生是好!”杨贵妃最终被叛军带走时,他又对她说:“卿休怨寡人!”我们不爱夸口说大话,但这些话却是过于轻慢了,他自知有过,任何评论都是多余的。在洪昇的剧里,唐玄宗的态度更加无耻。杨贵妃勇敢赴死,但唐玄宗却不让,说为了爱宁可不要江山。可是,在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后,他还是把她交给了叛军。临别时却说:“罢罢,妃子既执意如此,朕也做不得主了。”公正地说,唐玄宗讲这些话时含泪跺脚,是动了感情的。但是,把这些话与莎士比亚剧中安东尼的话比较一下:
  “让罗马在台伯河里融化吧,让宽敞的帝国拱门倒塌吧!这里是我的空间。”或与德莱顿剧中安东尼那更平实的话语比较:“带走一切吧,这个世界对我来说一钱不值。”当然,把如此根本不同的东西拿来比较,简直是一种过失。遭遇灾难时对生活中的残忍还抱有希望,在不幸中还尽量享乐,这绝不是悲剧。我很清楚,按照历史事实,唐玄宗没有如安东尼一样死去。但我的看法是,即使他不死,也有许多悲剧因素,而剧作家们却未能据以创作出能够给我们以充分悲剧经验的剧作。
  (摘编自公众号重庆一诊《戏曲中的悲剧》)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选材大多年代久远,既因为悲剧需远离现实,更因他对古典的偏爱。
  B.悲剧注定不能用逻辑来进行合理的因果解释,因为其创造的世界本就与现实有一定距离。
  C.《红楼梦》的“金玉缘”、《水浒》的“伏魔之洞”都证明用神秘来包裹现实是一种惯技。
  D.悲剧把现实的苦难与死的幻灭放大,放远,让人们获得了如尼采所说的“从形相得解脱”。
  2.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戏剧缺少对万物悲惨结局的表现,因而最高热情与最深痛苦也很难在其中感受得到。
  B.真正的悲剧带给人的感受不应该是剧烈的、郁闷的、失落的、悲痛的,而是平静和默许。
  C.《长生殿》和《梧桐雨》中的唐玄宗,因其性格特点,很难让读者获得真正的悲剧感觉。
  D.某些中国戏剧哀伤的结尾或许令人同情、带来隐隐心痛,但这些并不是真正的悲剧体验。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相爱之人受命运捉弄,生死相隔,化蝶双舞的巨大痛苦,是一种因崇高所致的巨大痛苦。
  B.俄狄浦斯面对“弑父娶母”的悲剧预言,他若采用“绝不杀人,独身到老”的方式平静化解,便是一出以静默对命运抗争的悲剧。
  C.《愚公移山》中若愚公未得到天帝相助,而受命运的安排,世世代代皆移山,且未果。《愚公移山》或许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悲剧。
  D.法国剧作家拉辛选择土耳其近代的“巴雅泽”事迹进行创作,可见艺术家要获得有价值的灵感必须打破时间国别限制。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坝上(节选)
  李凤群
  开了年,唐松源整整七十四岁了,如果不是因为春节那个回乡的年轻人偶然尝到他的煎饼,并且把他的信息发到网上,关于他的姓名和年龄,知者甚寥。正月初五的傍晚,这个在上海打拼的年轻人,临时起意,到节制闸口来寻找童年的印记,他东走走、西逛逛,并用手机拍拍乡村风景。在闸口的水泥墩边,他遇到了一个煎饼摊。一桶面粉、一筐鸡蛋、一碟香菜、一瓶香油、一盘芝麻酱、一根木铲、一只煤气炉、一辆脚踏小三轮,以及它包裹得严实的主人静静地伫立在节制闸口。看到有客来,老人起身搓搓手,开始倒油做煎饼。年轻人尝了一口,直喊“童年味道”,他举起自拍杆,直播老人制作煎饼以及他本人品尝的全过程。就这样不经意地,这个年轻人用手机把寂寞安详的“闸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