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16660字。
大连市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试卷语文期中试卷
(20201203)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钟嵘很明显赞美“初发芙蓉”的美。唐代更有了发展。唐初四杰,还继承了六朝之华丽,但已有了一些新鲜空气。经陈子昂到李太白,就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更高的境界。李太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清真”也就是清水出芙蓉的境界。杜甫也有“直取性情真”的诗句。司空图《诗品》虽也主张雄浑的美,但仍倾向于“清水出芙蓉”的美:“生气远出”,“妙造自然”。宋代苏东坡用奔流的泉水来比喻诗文。他要求诗文的境界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不是停留在工艺美术的境界,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平淡并不是枯淡,中国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玉的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可以说,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这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清代刘熙载的《艺概》也认为这两种美应“相济有功”,即形式的美与思想情感的表现结合,要有诗人自己的性格在内。这条线索,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材料二:
常言道:诗无达诂。两千多年来,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主旨及文义的阐释多有不同。骆玉明表示:“所谓‘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本身无法直译,一旦用白话文翻译出来就不可避免地损伤原文优美的意境,而读者常常先入为主地去用白话文来理解,这也未免暴殄天物。”作家蒋勋也反对看白话注释的古诗,并认为《诗经》里的一些篇章是完全不用翻译的。蒋勋说,如《氓》的白话译文:“流浪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不是真心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与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一比,味道全无。所以,蒋勋说诗是没有办法翻译的。
骆玉明认为,《诗经》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元典”。他说,“元典”就是一个民族在它的文化特征形成时期出现的具有标志性的经典,可能这些元典本身非常简单,但后人在学习、阐释、研究这些书时会不断加入一些内容,实际上就是把本民族的核心价值灌注在一些经典当中,这就成为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面貌、塑造一个民族精神和灵魂的东西。本民族的经典著作,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信仰,人们彼此依从的不证自明的信仰。比如《世说新语》中记载,人们在清谈时,一方如拿经典著作里的话来论证的话,对方就会不再辩驳了。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说诗经“思无邪”,也就是说它的情感表现都是正当的,没有偏邪的东西。《诗经》是庄重的、从容的、优雅的、本真的,堪称“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
(摘编自夏学杰《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
材料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作为体现中华民族集体审美意识精华的中华美学精神,其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最主要途径,也就是文艺审美活动即文艺作品的创作、欣赏和传播。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血脉,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为坚实的构成,是中国文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纵观中外文学史,不论各国作家创作出怎样的文学作品,他们的写作都与本国的文学传统血肉相连,其作品都渗透着本民族的美学精神。正如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脚下赖以生存的土地一样,作家的文学写作,也很难离开传统美学精神的观照。所以,能够达到高原、高峰的中国文学,应该写出我们伟大民族和平而不保守、中庸而不平庸、深沉而不失热情的性格,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复兴而奋勇抗
(摘编自周思明《当代文学与中华美学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工艺美术境界的雕饰美相比,“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还注重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追求。
B.鉴于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的主旨和文义见仁见智,可能误导读者,因此有的学者对用白话文翻译《诗经》持有异议。
C.随着民族核心价值注入,原本全都非常简单的元典成为塑造民族文化面貌、民族精神和灵魂的经典,进而成为一种信仰。
D.中华美学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有赖于文艺审美活动,当代文艺创作应当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时代重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将绚烂与平淡的完美融合作为艺术美、人格美的审美标准,高度契合了我们自古以来对玉的有光彩且又含蓄的审美认定。
B.材料一列举了文学史上诸多大家的美学观点,粗略而有代表性地展现了中华美学对艺术形式与思想情感有机融合的追求。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传统美学精神的继承而走了弯路,现在需要修正偏差回归正途。
D.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应摒弃西方文学思潮影响,注重表现民族精神、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创造体现中国经验的文学硕果。
3.下列说法中,可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冷静观察今日西方艺术的嬗变,其间不乏受中华美学精神影响的启悟,足见中华美学精神强大的生命力,及其对整个人类审美思维发展的重要影响。
B.文学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C.作家要从中华文化思想道德精髓和中华美学审美风范中汲取营养,将其渗进作品肌理中,创作出富有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D.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如是者其诗必传,正不必斤斤争工拙于一字一句间。
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华美学精神”的特征。(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5~8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伤疤的月亮
刘云芳
我推门出来,满天都是星星,月亮只有半个,像被一把钝刀切开,切口上还留着不太整齐的曲线。它安静地挂在院子的正上方,成了我们家的私有财产。我对母亲说,现在才知道,月亮原来是我家院子的肚脐眼儿。母亲笑,忍不住钻进窗帘贴着玻璃往外边瞧。
在这个夜晚,我们家也像是被切成两半儿的月亮。我跟母亲在村庄,弟弟和父亲在医院。
似乎很多年没有跟母亲独处过这么多天。一早,她起床,用左手穿衣服,穿鞋,用左手扶稳一把榆木拐杖,高一步低一步,走出屋子,用脚印把院子丈量两遍,再回来,用左手生火,煮粥。她喜欢提醒我:和面要用温水;别忘了把这盆食端给狗,还有鸡的食也送给它,顺道把鸡蛋也收了吧……她坐在那里指使我干这干那,仿佛二十多年前的光景:她要教会我各种生活的本领,把自己的各种经验倾倒给我,就像月光洒满院子。
她要用那半个身子,释放出对我全部的爱。白天,她怕我在屋子里冷,喊我去晒太阳。太阳看着我们,在椅子底下,刻出一幅母女相依的影子。晚上,她喊我快点去睡。我总是要在睡前为她按摩。她平躺着,身体展现在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