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6040字。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第一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认识《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篇课文的理论价值,学习写作读后感。
2.理解《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人应当坚持正义》三篇文章的主旨,讨论对人性的理解,认识做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活动主题 探讨读后感的写作要领;讨论对人性的理解。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一:领会文章理论价值学写读后感
一、抛出问题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篇课文观点明确,论述透彻,思维缜密,语言准确。阅读这类文章,有助于我们丰富思想,发展思维,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助于我们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请任选一篇课文,选取一个角度(如思想观点、论述方法、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写一则读后感,谈谈自己阅读重大理论文章的收获。
二、写作指津
1.什么是读后感?
当人们读到一则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而产生一些感触、联想和体会,把这些感受行之于文,便是读后感。
读后感包括“读和感”两个部分。“读”是“感”的基础,“感”因“读”而触发,没有“读”也就无所谓“感”,所以读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读原作,准确全面地把握原作写作意图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原作恰当的引述。
感是核心。感,既不是离开原文的空发议论,也不是对原作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观念的启迪下产生的新的观念,是心灵的闪光,是认识的飞跃。“感”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对原文思想的进一步阐发,来表现作者认识的深化。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新的观点。
读后感的“感”可以是可以是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