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学案19
- 资源简介:
约7010字。
1.了解《左传》相关知识;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学习文章善用伏笔、曲折有致、详略得当的叙事技巧。
3.分析烛之武游说秦伯的思路和技巧,赏析烛之武的形象。
4.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烛之武义无反顾,殒身不恤赴敌营。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一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烛之武的光辉形象。
(教师用书独具)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早年出亡经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对待他),且贰于楚(指郑国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也。晋军(驻扎)函陵,秦军氾南。
请概括段意:秦晋围郑,交代烛之武说秦伯的背景。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壮年。古时男子三十为“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也已,语气助词,表示确定)。”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请概括段意:佚之狐力荐,郑伯力请,烛之武临危受命。
请概括层意:第一部分(第1~2段),在秦晋围郑的危急形势下,佚之狐向郑伯力荐烛之武。
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冒昧地用(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敢,自言冒昧的谦辞。执事,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国,指晋国,地处秦、郑之间。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远,指郑国),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陪,增加。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