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7/21 6:42: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460字。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质课学案
  【学习指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第二篇课文,这一课选了三首宋词,在品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感受其不同的风格特点,体会这些词作是如何表现词人不同的思想感情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人登高凭眺、怀古伤今之作,豪迈悲壮。整首词,辛弃疾选用了大量的典故,用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学习这首词的时候,要注意理解典故的内涵,找到并把握整首词的主旨句。还可以,联系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通过对比理解词人的不同情感。
  【素养目标】
  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中的典故,积累文化常识。
  2.把握怀古诗用典的手法,以及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3.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感受用典、对比、借古讽今等手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诗人
  辛弃疾(1140—1207),     (朝代)词人。字     ,号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曾随耿京在山东起兵抗金,后在南宋先后任建康通判,江南、湖南、湖北安抚使等职,有政声。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忧愤而死。辛弃疾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只能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著有《     》,奏疏《    》《九议》等。
  2.人物轶事
  哭祭朱熹
  朱熹病逝时,他的学说已被宣布为“伪学”。在当权者韩侂胄一派的压力下,许多朱熹的门人弟子不敢前往吊唁,而被朱熹“断过财路”的辛弃疾,却不畏禁令,前往哭祭,并留下了一句留传千古的悼词:“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3.了解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宰相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辛弃疾受命知镇江府,镇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任后,一方面,他积极派遣侦探了解金国虚实,进行军事进攻的准备;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南宋朝廷上下一片北伐声,激起了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然而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令他忧心忡忡。
  4.解题
  61656; 补充
  怀古题材的结构:临旧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已怀。
  5.了解“用典”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