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学设计1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6/21 8:27: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100字。

  《说“木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升古典诗歌鉴赏的能力。
  2、熟读课文,了解“树叶”“木叶”“落叶”“木叶”的情感差别以及作者的观点。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古诗词句子,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
  1、理解“树叶”“木叶”“落叶”“木叶”在艺术领域的差别。
  2、把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征。
  高考导航:
  1、积累文中“相去无几”“一字千里”等常考成语,纠正文中“一字千金”的错误。
  2、把握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以及高考常见意象的含义。
  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走进文本,认真细致地把握语句的含义以及作者的观点。
  2、调动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做一番比较。
  3、总结并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鉴赏方法,并且尝试用这种方法去鉴赏诗歌。
  教学媒介:多媒体、导学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字具有联想意义,可以传递一些暗示性的信息,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看看木叶给我们传递什么暗示性的信息。
  二、文本探究
  (一)摆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
  【提问】文章的题目是《说“木叶”》,这告诉我们本文主要讨论的中心是“木叶”,那么请问,文中告诉我们一个有关“木叶”的什么现象?(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一段,筛选有效信息。)
  ——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一词。
  【PPT展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提问】一般来说,我们“木叶”可以理解为“树叶”,为什么古代诗人几乎不使用“树叶”一词呢?
  (二)析问题——分析“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艺术差别
  (1)“树叶”与“木叶”
  【提问】“树叶”与“木叶”的差别点在于“树”与“木”,那么,二者有什么不同呢?
  (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三段、第四段,筛选有效信息,回答“树”与“木”的区别。)
  树——有生命力的,翠绿的,枝叶繁密的
  木——没有活力的,枯黄的,树叶落尽的
  【朗读】第四段最后两句话
  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