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11
- 资源简介:
约6570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深化总结与概况能力
2、深入分析文本,探究人物性格
3、十九大精神和孔子“仁礼”思想的结合。
4、孔子思想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
2、理解掌握文中人物性格,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动手动脑去翻译,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
【教学重点】
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进而用心去品味。
【教学用时】
一节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这充分显示出中国的孔子在世界上的崇高地位,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孔子是“万世之表”“至圣先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带着这种崇敬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设计意图:用宣言来引导,更具有影响力,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
二、老师范读
(设计意图: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更能让学生从客观上体会人物性格)
三、分角色朗读
1、大致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揣摩说话的语气。
2、进入情境,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亲身体会,感受人物性格)
4、重难点词句讲析
(设计意图:根据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解读)。
5、讨论:全文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分几个步骤展开的?
(设计意图:理清全文思路,带着目标学习更有针对性)
六、讨论他们有什么样的人物性格
子路--------------鲁莽、轻率冉有-------------------谦虚
公西华----------------非常谦虚 曾皙----------沉着、自傲
(设计意图:师生思想碰撞,产生灵感的火花)
七、话剧表演(根据性格分析揣摩语言和行动)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全面理解人物)
八、用优美的语言来翻译:“莫春者……咏而归”
(设计意图:全面发掘语文的文字和语言要素)
九、自由讨论:曾皙之志和其他弟子之志有何不同?孔子为何“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皙之志,有人说是孔子治国理想的体现,有人说是孔子晚年归隐之情的流露,也有人说是孔子的理想教育图。请结合曾皙描述的“沂水春风图”和孔子的人生阅历谈谈你的看法。
(此一环节需做到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不论观点怎样,只要言之成理都要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