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10
- 资源简介:
约4650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四位弟子的志向。
2、诵读课文,体味孔子师徒的性格特征。
3、探究孔子的政治主张、政治理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在1998年全体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做出了一个宣言: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到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曲阜也因这一先贤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就在两千多年前的这片土地上,孔子和他的四位学生促膝长谈,展开了一场对话。那他们讨论的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去一探究竟吧!
2、整体感知
1、孔子师徒是围绕什么展开的一场对话呢?
明确:关于“志向”展开了一场对话。
2、展示预习成果:孔子四位弟子的志向分别是什么?
明确:子路的志向是发展军事,打造军事强国;冉有的志向是发展生产以求富民;公西华的志向是主张发展礼乐教化;曾晳描绘了一幅暮春郊游图,追求一种闲适的生活。
3、文本研读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孔子师徒语言及行为的语句,并分析孔子师徒五人的形象特征。
明确:通过“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和蔼亲切的老师。“夫子喟然叹曰”的“喟然”说明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怀才不遇及苦闷不得志。
“率尔对曰”可见子路性格直率甚至有些鲁莽。“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可见子路很自信。
从“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一句话中可以得知冉有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非曰能之,愿学焉”可见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舍瑟而作”这一动作和“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句话可以看出曾晳是一个从容洒脱的人。
小结:下面请五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孔子师徒五人的对话,再次品味一下这五人的风采。
2、(1)子路、冉有和公西华的志向都是从政,但是又各有不同的侧重:子路主张发展军事,冉有主张发展经济而公西华则侧重礼乐制度,注重发展外交。那这三者的志向之间有无关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