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联盟2021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I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5/21 18:15: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7 总计:17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28490字。

  百校联盟2021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I卷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书法”,原本是指“书之法”,即书写的方法——唐代书学家张怀瓘把它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周汝昌先生将其简化为:用笔、结构、风格。它侧重于写字的过程,而非指结果。“法书”,则是指向书写的结果,即那些由古代名家书写的、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是对先贤墨迹的敬称。
  书法,就是一个人同自己说话,是世界上最美的独语。一个人心底的话,不能被听见,却能被看见,这就是书法的神奇之处。只有中国人,让“书”上升为“法”。西方人据说也有书法,我在欧洲的博物馆里,见到过印刷术传入之前的书籍,全部是“手抄本”,书写工整漂亮,加以若干装饰,色彩艳丽,像“印刷”的一样,可见“工整”是西方人对于美的理想之一,连他们的园林,也要把蓬勃多姿的草木修剪成标准的几何形状。仿佛想用艺术来证明他们的科学理性。周汝昌认为,西方人“‘最精美’的书法可以成为图案画”,但是与中国的书法比起来,实在是小儿科。这缘于“西洋笔尖是用硬物制造,没有弹力,或有亦不多。中国笔尖是用兽毛制成,第一特点与要求是弹力强”。
  与西方人以工整为美的“书法”比起来,中国法书更感性,也更自由。尽管秦始皇(通过李斯)缔造了帝国的“标准字体”——小篆,但这一“标准”从来不曾限制书体演变的脚步。《泰山刻》是小篆的极致,却不是中国法书的极致,中国法书没有极致,因为在一个极致之后,紧跟着另一个极致,任何一个极致都有阶段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使中国书法,从高潮涌向高潮,从胜利走向胜利,自由变化,好戏连台。工具方面的原因,正是在于中国人使用的是一支有弹性的笔,这样的笔让文字有了弹性,点画勾连,浓郁枯淡,变化无尽,在李斯的铁画银钩之后,又有了王羲之的秀美飘逸、张旭的飞舞流动、欧阳询的法度庄……同样一支笔,带来的风恪流变,几乎是无限的,就如同太极功夫,可在闪展腾挪、无声无息中,产生雷霆万钧的力度。
  对中国人来说,美,是对生活、生命的升华,但它们从来不曾脱离生活,而是与日常生活相连、与内心情感相连。从来没有一种凌驾于日常生活之上、孤悬于生命欲求之外的美。今天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名器,许多被奉为经典的法书,原本都是在生活的内部产生的,到后来,才被孤悬于殿堂之上。我们看秦碑汉简、晋人残纸,在上面书写的人,许多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他们对美的追求却丝毫没有松懈,最终成为被我们伫望的经典。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碑文先用毛笔书写,之后再用刀刻。著名的《张猛龙碑》,宇体端方,笔画厚重,那是石匠在刀刻的过程中融入了刀法的利落、明快、刚硬。
  书法作为艺术,其价值在于表达人的情感与精神。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的,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安史之乱”中,颜氏一门报效朝廷,死于叛军刀锯者三十余口。悲愤之余,颜真卿为颜季明写下了这纸《祭侄文稿》。《祭侄文稿》里,有对青春与生命的怀悼,有对山河破碎的慨叹,有对战争狂徒的诅咒,它的情绪,是那么复杂,复杂到了不允许颜真卿去考虑他书法的“美”,而只要他内心情感的倾泻,因此他书写了中国书法史上最复杂的文本。不仅它的情感复杂,连写法都是复杂的,不仅有行书,还有楷书和草书。而即使行书,也展现出无穷变化。
  (摘编自祝勇《汉字书写之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法”与“法书”不同,“书法”就是书写的方法,侧重于写字的过程;“法书”则是指向书写的结果,是对古代先贤的敬称。
  B. 相较于西方以工整为美的书法,中国“法书”则更加感性、自由,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人使用的是一支富有弹性的笔。
  C. 美源自生活,与日常生活、内心情感相连秦碑汉简、晋人残纸如今已被孤悬于殿堂之上,就缺失了这种在生活内部产生的美。
  D. 《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是颜真卿为侄子颜季明写下的一篇情感复杂的祭文,它以安史之乱的国仇家恨作为背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引用唐代书学家张怀理的话,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为读者说明了书写的具体方法。
  B.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将中西方书法进行对比,突出了中国法书自由、感性、变化无穷的特点。
  C. 文章将软笔书写比作“太极功大”,形象地说明了软笔给中国书法风格流交带来的无限可能。
  D. 文章最后提到颜真卿 《祭侄文稿》,是为了证明书法作品只有表现出复杂的情感才有价值。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写字,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也是一种美的表达,这种表达特殊在不能被欣赏者听见,但是却可以被欣赏者看见。
  B. 古代碑刻最初也用毛笔书写,可一旦交到刻工于上,负责石刻的工匠难免会有刀刻的技法介入,又赋予了书法作品新的美感。
  C. 中国法书之美,美在书法线条的浓郁枯淡变化无穷,像西方书法那样工整又漂亮、如“印刷”般的书法作品是不存在的。
  D. 书法的价值在于表达人的情感与精神,正因如此,临摹者就算手法高超,模仿得惟妙惟肖,往往也只能得其形,但难得其神。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是对古代先贤的敬称”错误。结合“则是指向书写的结果,即那些由古代名家书写的、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是对先贤墨迹的敬称”分析,应为“是对先贤墨迹的敬称”。
  B.“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人使用的是一支富有弹性的笔”以偏概全,通过第三段可知,工具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
  C.“就缺失了这种在生活内部产生的美”错误,原文“今天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名器,许多被奉为经典的法书,原本都是在生活的内部产生的,到后来,才被孤悬于殿堂之上”,而秦碑汉简、晋人残纸即属此类,可见它们并不缺失这种在生活内部产生的美。另外下文也有“但他们对美的追求却丝毫没有松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21年1月11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1]13号)(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污水资源化利用是指污水经无害化处理达到特定水质标准,作为再生水替代常规水资源,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居民生活、生态补水、农业灌溉、回灌地下水等,以及从污水中提取其他资源和能源,对优化供水结构、增加水资源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和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