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61
- 资源简介:
约38890字。
【课题名称】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教学者姓名 班级
课标要求(课标解读)
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学习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主旨;
2. 领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3. 掌握诗中的文言字词。
二. 能力目标
1. 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2. 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和多变的句式来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三. 德育目标
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领会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 感受李白的人格魅力,学习他追求理想,勇于进取的精神,和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全诗,把握内容要点;结合诗人经历,体会全诗主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导课和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学生回顾李白的生平、经历、名句导入。
二. 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成为乐府诗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体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等都是古体诗。
三. 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