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学设计16
- 资源简介:
约4250字。
《过秦论》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词语、句式。
2.掌握秦朝兴亡的过程,分析其灭亡原因,理解写作意图。
3.加强诵读,体会本文的语言魅力,学习本文中的论证方法。
一、导语:
齐读这两首诗歌,先看看名人眼中的贾谊是什么形象?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这两首词都抓住了哪个词来评价贾谊的?生:“才调”。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
二、学案反馈
上节课同学们的学案,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在这几个地方反馈一下
三、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呢?
生:
2、哪几段是议论性的文字?论点是:
3、其他段落呢?
4、记叙部分记叙的是什么内容?
4、文本探究
1、秦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强大的?(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关键词句)
阶段 做法 效果
秦孝公
惠文—昭襄
始皇
2、从这些内容里找出你认为最能展现秦国气势的语句,读一读,赏一赏。
①做好停顿,读准重音②有节奏,读出高低、快慢、轻重、缓急
【总结】概括阶段:崛起——称霸——称帝。这三个阶段是秦由秦国向秦朝的转变,是秦的上升阶段,我们读的时候自然是雄赳赳、气昂昂。
例如:(1)铺排,渲染秦虎视眈眈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窥”雄心(野心)勃勃,“固守”暗示出秦孝公上下一心、恪尽职守。“拱手”可看出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2)对比:“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笔锋锐不可当,咄咄逼人,读起来有劲头,有说服力,而且欲罢不能。
师众、才多、地广
九国:犹豫不决,不堪一击,狼狈不堪,
秦国:所向披靡,势不可挡,轻而易举
写九国之师的目的是什么?对比,衬托秦国的强大,
(3)整散结合:形象写出了秦始皇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