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设计28
- 资源简介:
约4910字。
《祝福》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3、【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材分析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因此在备课时,仅仅围绕这三点去思考问题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3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小说、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第一课时主要解决梳理故事情节,了解环境描写作用的任务,然后由学生自由质疑,第二课时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为主,围绕教师提出的主干问题展开思考,讨论,从而理解小说的主旨意义和现实意义。
✧探究活动设计
本节教学共设计了两大探究活动:一是探究人物形象;二是合理推测祥林嫂的死法和死因
教学案例设计
本节教学以探究问题为主线,抓住人物形象和死因,让学生层层深入的理解小说的主旨。通过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