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60字。
《道士塔》课堂实录
于靖萱
观看莫高窟文化艺术的相关史料和敦煌壁画的图片。
师:莫高窟文化是我国灿烂的文化遗产,刚才大家看到的图片能让我们产生一种自豪感,因为它们太宝贵了。可是从相关史料中我们又知道有一些更为宝贵的文物在外国的文化入侵之下,又由于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大量流失。在我们深感可悲可痛可愤的同时,看一看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对这一事件是怎么看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余秋雨的《道士塔》。
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概述课文中的基本事实,介绍王道士其人其事;找出在文物流失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几方人物。
(读后)学生概述王道士其人其事,写在练习本上。要求:1概述课文的基本事实,不必引述其他史料;2围绕王道士复述,力求内容周备,不得遗漏要点;3要概述,不要具体描写;4两百字以内。
生:王圆逯原是清末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了甘肃,做了道士,他不懂文物价值,派人粉刷了几个洞窟,毁坏了唐宋壁画和中座雕塑。后来偶然发现了藏经洞和一洞古物,他先是随意将洞中文物送人,后来竟为了极少的钱财将大量的宝物盗卖给外国冒险家,酿成了巨大的民族悲剧。
师:通过上面这位同学精当的概括,我们知道,在清末敦煌文物大量流失的过程中,王道士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正是因为他的无知,他的愚昧,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那么,在这场悲剧中,除了卖方王道士,还涉及到了那些人呢?
生:还有买方斯坦因。
师:买方只是斯坦因一个人吗?
生:不是,斯坦因只是其中一个。
师:那么,买方我们就把它概括为“外国冒险家”。除了买卖双方,还有没有第三者呢?也许大家会忽视这一方可是正是因为这一方,才让不懂文物价值的王圆逯轻易当上了道士,当了莫高窟的家,酿成了一场民族悲剧。
生:(恍然大悟):是那些朝廷官员及后面的统治者。
师:好。下面的时间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作者对事件本身,对事件过程涉及三方的态度,从中得出他的观点及感情倾向。请大家找出作者评述王道士破坏盗卖敦煌文物这一史实的句子。
生: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师:我们知道,“民族悲剧”的含义是很广泛的,金钱资源被掠夺,国土被侵略等等都可以叫民族悲剧。而莫高窟艺术和文物代表“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是文化范畴的,所以我在这句话的“悲剧”前面加上“文化”二字,是不是效果更好呢?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加上“文化”二字就告诉人们只是文化方面的悲剧。
师:可是,事实上这确是一场文化悲剧啊!
生:(思考,沉默)
师:提示一下,这个文化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外国冒险家何以能够来到中国?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弄走珍贵的文物?再想一想,别人为什么能从你手上抢走你喜欢的东西?
生:因为弱就会被欺负。晚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师:很好。那么当时的中国弱到什么程度呢?
生:当时,外国列强入侵中国,统治者软弱无能,不断因战败而割地赔款,连国家主权都保护不了,更无暇顾及文物了。
师:所以,敦煌文化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在国家主权丧失的前提下,无力保护文化遗产,让难以计数的文物被外国冒险家掠走,灿烂文化蒙满尘垢,珍贵文物横遭劫难,民族蒙受耻辱。在文物流失的背后,我们还应看到国家主权的沦丧。这样看来,这确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师:接下来,作者又是如何评价王道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