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葬词》课堂实录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dat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5/13 19:58:5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50字。
《巴尔扎克葬词》课堂实录
                              于靖萱
 板书课题作者
师:今天我是怀着肃穆的心情认真地书写了课题和作者的,大家能体会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这是一篇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
师:对,但这只是一方面,继续猜猜。
生:因为是为巴尔扎克写的悼词,而巴尔扎克又是一伟大的作家。
师:很好。可是大家忽略了作者。看,从课题到作者,短短八个字,包含了两位在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家的名字:巴尔扎克和雨果,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雨果则是积极浪漫主义作家。风格的不同并没有影响两位作家的友谊。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整个巴黎陷入悲痛之中,在8月28日的葬礼上,雨果作为他的老朋友,面对送葬的法国公众,冒着霏霏细雨,发表了这篇悲壮激越而又启人心智的演讲词。学习本文,我们应着重体会作者浸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品味浪漫主义作家雨果那诗化的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梳理思路,完成两个任务:1划出概括评价巴尔扎克人格及作品的语句,确定评价集中在哪些段落;2确定引发作者生死观的思考集中在哪些段落。)
读后,研讨问题1
生:评价在3——9自然段。
生:我认为集中评价在3、4段。
师:好,下面我们就集中精力来分析3、4段,请一位同学朗读第3段。
(读后)
师:请同学们找出评价其人格的话。
生:“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他是……至善至美。”
师:作者对巴尔扎克作品的评价有3个判断句,请找出。
生: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书;一部了不起的书;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
师:那么大家比较一下3个判断句中,“书”前面的3组定语,哪个比较笼统?
生:了不起的。
师:既然如此,请你在这个笼统的定语前加一个限定词,让它具体起来。注意,一定要细读这句话,有根据地加,读“它题做‘喜剧’,就是题做‘历史’也没有什么。”
生:加“历史”。
生:只加一个“史”字就可以了。
师:很好。不管是加“历史”还是加“史”,这个定语已不再笼统了。可是我们都知道,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小说集,小说是虚构的,它怎么能等于历史呢?
生:因为它的真实性。
师:《人间喜剧》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如果真如此就不叫小说了。可以肯定的是,既然被称为历史,肯定是说它具有真实性,那么什么是真实的呢?
生:他通过虚构的小说,揭示了社会现实,他所揭示的现实是真实的。
师:理解得很好。这句话,是雨果对巴尔扎克的高度评价。他认为巴尔扎克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巨著,更是一部揭示了现实社会生活的历史巨著。记得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司马迁的《史记》是——(生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看来,作为“法国社会百科全书”的《人间喜剧》与《史记》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巴尔扎克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才取得了如此非凡的成就呢?请同学朗读第4段。
(读后)
师:此段写了什么内容?
生:写他是怎样写作的。
师:即对巴尔扎克创作过程的评价。那他究竟是怎样写的呢?先看一系列动词“奔、抓、揪、解剖、探索”从中可见巴尔扎克的创作态度如何?
生:不拖沓,不停留。
师:如果你以一种不拖沓,不停留的态度学习,别人会评价你是一名什么样的学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