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度上期高中2019级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2/1 15:11: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9040字,答案扫描。

  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度上期高中2019级期中联考
  语文
  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以“道”开篇,以带有童话气息的浪漫艺术想象,立体、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创设了一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道生万物”的“道的世界”。从而构建了一个关于宇宙、人生、社会的思想模型,试图为现实世界找到一个出路,设计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自然”作为体现道家哲学核心价值的观念,要置于现实世界(客观),特别是“道的世界”(思想)去认识。
  现实世界里,“自然”指在“一阴一阳之谓道”运动变化中形成的“穹,苍苍,天也”,即天地万物。具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物性”(客观存在),无所谓积极、消极。自然与人是组成“世界”的两种“要素”,两者“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相互尊重、共在、并存、互倚、欣赏,便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和谐的境界。
  “道的世界”里的“自然”,历来理解、阐释纷纭。郭象注《庄子》以为“自然即物之自尔耳”,后学如张岱年概括为“自己如此”。陈鼓应认为,老子提出“自然”观念,“来说明不加一毫勉强作为的成分而任其自由伸展的状态”。细读《老子》《庄子》文本,笔者认为:“自然”是指在符合正常、合理天性,即“本来如此”基础上,经过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应该如此”过程,自然而然达到“果然如此”的结果,由此就实现了“自己如此”。“自然”便是“顺性命之理”,可分别从天地、人、社会三个方面予以说明。
  就天地而言,指在“天道自然”变化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各随天性,适得其然,和谐生长,形成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自我圆满系统。即《老子》所言:“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就人而言,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第一,满足与生俱来的衣、食、住、行之类原始本能与“天然”物质、生理需求。如《老子》中“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之“腹”,《庄子》中“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都指民众“织而衣,耕而食”之类的“常性”。第二,满足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基本、正常、合理的精神、心理要求。首先希望“长生久视”。《吕氏春秋•重已》有言:“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高诱注:视,活也。),即羡慕天长地久,感叹“吾生也有涯”的人生短暂,体现着对生命的肯定与珍惜。其次体现为“七情”“六欲”。天生的正常“情”“欲”,“虽神农、黄帝,其与桀、纣同”,不分“好”或“坏”。就社会而言,主要是“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摘编自裴登峰《道家彰显人的价值与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是反映道家哲学核心价值的概念,要把它放在“现实世界”,去认识。
  B.从现实世界看,自然指天地万物,有其运行变化的规律,无所谓积极和消极。
  C.在道的世界里,作者综合了郭象和陈鼓应的观点,提出了自己对自然的理解。
  D.“七情”“六欲”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人的“情”“欲”没有好坏之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重点论述了“道的世界”中的“自然”,分天地、人、社会予以阐述。
  B.作者按本来如此、应该如此、果然如此、自己如此四个阶段来诠释“自然”。
  C.文章引用《吕氏春秋•重己》,证明顺性命之理,需满足正常的物质需求。
  D.作者认为“自然”就是“顺性命之理”,道家思想彰显了人的价值与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道家的观点,自然与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
  B.顺性命之理,就要随天性、循规律、利事物,使事物朝着健康有利方向发展。
  C.道家提倡顺乎自然实现“自己如此”,所以人只需完全顺从并回归自然就好。
  D.就社会而言,为政者应顺民情、合民意、遂民愿,使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人类正在经受一场百年一遇的灾难,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迄今全球确诊病例超过2559万人,死亡人数超过85万。面对疫情,有识之士都在思考当下和未来。北京师范大学特约研究员薛晓源,德国著名汉学家施寒微,德国第一位撰写王阳明哲学研究专著的哲学家巴拓识,就“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抗疫与世界”展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