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一初慧泉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1/10 23:06: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950字。

  武汉一初慧泉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       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       就会失去      。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       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A.狂舞    翻滚    壮阔    一帆风顺             B.翻滚    狂舞    壮观    一帆风顺
  C.翻滚    狂舞    壮阔    风平浪静             D.狂舞    翻滚    壮观    风平浪静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是教育最关键,最基础的事情,也是提升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最廉价、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
  B.在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的关键时刻,追切需要大批敢于担当型干部来攻克体制机制顽疾、突破利益固化藩篱。
  C.农业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加强发掘和保护对于传承农耕文明,扩大遗产地农民就业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少儿绘本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都蕴藏于一个个人物、动物的命运之中,构建孩子的价值观。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清末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有一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意思是说,要掌握“大道”,必须先研究蕴含着“大道”的历史。
  B.据史书记载,古人吃粽子,颇有讲究: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裹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简粽”。
  C.书是一方草地,是一片树林,是一条小溪。疲劳的心灵可以在里面栖息,浣洗;看小草蓬勃,听小鸟啁啾,感水花激溅。
  D.当下,跟着网红走、跟着户外达人走、寻求原生态的“初体验”,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旅行趋势。这里有新鲜感,但更有难以评估的风险。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
  ①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②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③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④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⑤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6日 07版)
  4.下面对古人“读书目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读书不完全是为了获取那些体量并不大的新知识。
  B.“学而时习之”中的“学”,更主要是为自己的体验觉醒而学。
  C.古人特别反对用“辞章记诵”的读书方式来获取外在的知识。
  D.朱子倡导读书要“涵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