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案3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0/6 10:04: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50字。

  湖心亭看雪
  目标定位
  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写景运用的白描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基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咏雪》一文中谢道韫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阅读课文,动脑思考,看看张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二、检查预习
  学生交流所查资料,弄清作者、作品简介。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解析下列词语,疏通文义。
  是日  更定  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上下一白  炉正沸  焉得  强饮  客居  痴
  四、品味句子,研究问题注意文章写法,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问题一: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本文开篇叙事,交代看雪的时间及背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朴实的记叙,交代了一个不寻常的人。写不一般的纪年方法、不一般的时间、不一般的天气,都是为了突出“独”字。“独”,不仅强调数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写出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心态与情趣。
  问题二: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体味作者的感情。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有两句写景,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创设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一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情绪。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近远、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