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考复习——古代诗歌的常见表达技巧
- 资源简介:
约4720字。
高二语文学考复习---古代诗歌的常见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但常见的不外乎是: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映衬对比,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应结合具体的诗歌加以分析。
一、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3.寓情于景。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4.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绩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5.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数重的恨。
6.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7.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如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
二、描写手法
1.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问。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