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收官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20050字。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收官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推动世界从互联信息时代进入智能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颠覆性影响。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将给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强大新动能,实现创新式发展。
从科学层面看,人工智能跨越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具有高度交叉性;从技术层面看,人工智能包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具有极强专业性:从产业层面看,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具有内在融合性;从社会层面看,人工智能给社会治理、隐私保护、伦理道德等带来新的影响,具有全面渗透性。目前,在边界清晰、规则明确、任务规范的特定应用场景下(如下围棋、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设计出的智能体表现出较好的专用智能。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从专用人工智能、人机共存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转变。可以预见,通过科学研究的牵引、应用技术的交叉,人工智能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实现创新式发展。
人工智能为人类认识世界引入新范式,增强科学发现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是相关学科不断交叉融合、遵循不同范式的发展过程。从符号主义、逻辑推理、知识工程到连接主义,从大数据驱动小任务到小数据驱动大任务,从神经形态类脑智能到量子计算智能,人工智能的新范式不断增强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传统的科学研究引入新范式后,研究效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人工智能为人类理解世界创造新工具,扩展外界认知能力。人工智能创造各种技术帮助人类理解复杂的拥有巨量信息的世界。计算机视觉技术利用感知世界的每一个像素,增强人们观察场景的敏锐度。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深度语义分析,改善人和机器的交流互动。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帮助我们搜集获取海量知识,进而挖掘关系,形成新的知识图谱。自主无人系统可以利用其不怕热、不怕冷;不怕压等特性,涉足人类无法到达或难以忍受的极端环境,帮助我们探测未知世界。
人工智能为人类改造世界形成新业态,增强产业发展能力。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不仅能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更可以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形成新业态,构成新的创新生态圈,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人工智能为人类管理自身构建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社会规范有序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消除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时预测和感知突发舆情:通过对汇聚到一起的多种传感器感知到的社会公共情况进行连续监测,智能预警各种公共安全事件。需要强调的是,人工智能管理模式在推行过程中,也要解决其和固有社会伦理规范的冲突、数据使用的隐私保护等问题。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全世界的人工智能领域参与者应坚持共创、共享、共赢理念,共同创造知识,共同分享技术,在良性竞争中实现共赢。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0月15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界从互联信息时代进入智能信息时代并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都是因为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
B. 目前,人工智能在边界清晰、规则明确、任务规范的特定应用场景下表现良好并向通用人工智能转变。
C. 传统的科学研究引入人工智能新范式,使人类认识世界能力不断增强,研究效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D. 人工智能创造计算机视觉技术帮助人类理解复杂巨量信息,并改善人与机器的交流,探测未知世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总说人工智能将会为人类生活带来创新发展,分说带来了哪些创新发展。
B. 文章第二段从科学、技术、产业、社会四个层面对人工智能的特征进行了讨论,逐级递进,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C. 文章从第三段开始以分论点的形式并列展开,每段都言简意赅地阐明了人工智能为人类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D. 文章整体简明规范,条分缕析,极具科普价值,第二段下围棋、人脸识别、语音识别 举例更增进理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具有多学科综合、高度复杂的特征,科学层面交叉度比较高,技术层面专业性比较强。
B.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人工智能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领头雁,这与文中人工智能的作用相符合。
C. 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相融合,提高了产业发展的效率,更可以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D. 人工智能解决了和固有社会伦理规范的冲突,就可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使社会规范有序。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都是因为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错误,依据第一段可知,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可以推动世界从互联信息时代进入智能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颠覆性影响,但带来这些结果的原因都是人工智能于文无据。
B项,“并向通用人工智能转变”属于未然变已然,原文第二段说的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从专用人工智能、人机共存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转变”。
D项,张冠李戴,第四段说的是“改善人与机器的交流,探测未知世界”,不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功能。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中,B项,“逐级递进,由小到大,由浅入深”错误,文章第二段分类讨论是平列展开,不是递进关系“由浅入深”。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D项,“使社会规范有序”错误,依据第六段可知,社会规范有序是共同愿望,前后分句在文中无关联。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何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就业难”一直被认为是“考研热、读研热”的主要原因。这种没有明确发展方向、基于推迟就业而表现出的逃避心理和逃避行为,会使个体在读研期间因缺少心理准备和学业规划,产生被动学习、无所适从等问题。更会因为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而缺少前进动力,进而虚度光阴。
该文指出,这种动机是把学历的衍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