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3/28 18:35:2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00字。
归园田居 (其一) 教案
作者:李士建  单位:山东省曲阜一中  邮政编码:273100  邮箱:sjlqf@vip.sina.com
目标:把握人品、人格,培养探究能力
一.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曾三次辞职。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
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早期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
二.学生诵读
三.诗句疏通
四.内容分析
1.用8个字从正反两方面概括本诗表达的作者的性情.志趣。
厌恶官场(非世俗)        崇尚(热爱)自然
2.诗中哪几句中哪几个词从形状和程度上表达了以上性情.志趣
 厌恶官场(非世俗):
误.一.久--误、本照应,良知发现,尔虞我诈;一.久照应,追悔莫及。
崇尚(热爱)自然:
少.本.复--少,正常下班,原本;本,性情中,根本;复,失误中,务本,求放心。
3.陶渊明弃官厌仕可能出于什么方面的原因?
时代社会            性情性格
4.他的理想社会.生活美好.合理吧?在现实社会中是否找到?
5.我们的时代还可不可以有他的这些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在手结构.表意上有何特点和作用?
过渡        比兴.象征    
五、探究
1.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气质,品性。性:禀性,本性。丘山:指大自然。此两句意谓从小没有迎合世俗的兴趣,天性本来只爱山川自然。 
2、尘网:世俗的罗网,尘世,比喻仕途,官场。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