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小题,约6200字。
高中第五册文言单元过关测评
(满分150分)
班级: 姓名:
一、(16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褊(biǎn)狭 忖度(dù) 便(pián)嬖 惛(hūn)愦
B.赡(sàn)养 商贾(gǔ) 邪侈(chǐ) 管籥(yuè)
C.羽旄(máo) 庶几(jī) 沛(pèi)然 讪(shàn)讥
D.仓猝(chù) 孝悌(tì) 衅(xìn)钟 庠(xiáng)序
2.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道:述说
B.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掩盖
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视力
D.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莅:统治
3.下列对文言虚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天下恶乎定 恶:副词,怎样
B.王知夫苗乎 夫:助词,无实在意义
C.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由:副词,由于
D.天油然作云 然:词尾,……的样子
4.下列各组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卒然问曰 浡然兴之
B.施从良人之所之 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C.吾王之好田猎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D.为长者折枝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下列加点的字的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2分)
A.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D.素善留侯张良
6.下列加点的词语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B.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C.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D.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7.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未之闻也 而良人未之知也
B.何由知吾可也 何可废也
C.而相泣于中庭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D.暴见于王 百姓之不见保
8.对下列语句间关系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⑵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⑶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⑷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A.⑴与⑵相同,⑶⑷不同 B.⑴与⑵不同,⑶⑷不同
C.⑴与⑵不同,⑶⑷相同 D.⑴与⑵相同,⑶⑷相同
二、(33分)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
⑴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翻译:
⑵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翻译:
⑶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翻译:
⑷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翻译:
⑸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翻译:
⑹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
翻译:
10.将下列名句名段补充完整(12分)
⑴富贵不能淫, , 。此之谓大丈夫。
⑵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 , ; , 。
⑶ , 。 , ; ,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⑷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
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
。
⑹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所蕴含的道理(3分)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