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试题汇编之传统文化
- 资源简介:
约5890字。
传统文化
3.【2018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和识记。“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敬称,不是谦称。故答案为B。
7.【2018年中考山东德州卷】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B.“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C.《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张”是姓,“十八”是他的排行。唐代以称人排行为高雅的风尚。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其中“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六;“既望”,农历十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古代文化常识。A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六艺”中的“射”是指射箭。B“赐教”是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C正确。D望日,指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旧历每月之十五日。“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据此,答案为C。
9.【2018年中考山东聊城卷】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后人用“桑梓”指家乡、例如:“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______)
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部分。(_______)
【答案】 ①√ ②×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能力。根据所学的知识,逐项进行分析即可。第②句表述错误,诗经在内容上分为《 风》、《 雅》、《 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11.【2018年中考山东枣庄卷】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C.《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