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梅苑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九月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19小题,约7560字。
武汉市梅苑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九月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7年9月29日13:40-16:10 全卷满分:120分 命题人:饶永香 审题人:李文飞
★祝考试顺利★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全部答案必须在答题卷上完成,请认真核对每题答案是否在答题卷的对应框中,答在其他位置无效。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的“注意事项”,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蹂躏(lìn) 魁梧 吹毛求疵(cī) 望眼欲穿
B.水渍(zhì) 繁琐 以牒(dié)为械 劳其胫骨
C.自艾(yì) 商酌 潜(qián)滋暗长 守圉有余
D.麋鹿(mí) 文梓 法家拂(bì)士玉 奄奄一息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只有完善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才能做到寻觅人才 ,发现人才
,举荐人才 ,使用人才 。
A.不拘一格 各尽其能 求贤若渴 如获至宝
B.如获至宝 求贤若渴 各尽其能 不拘一格
C.求贤若渴 如获至宝 不拘一格 各尽其能
D.各尽其能 不拘一格 如获至宝 求贤若渴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武汉市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产业项目不多、项目转化速度不快。
B.首批征集选拔的摄影发烧友,兴高采烈地登上武汉第一高楼,抢先拍摄正在建设中的“长江主轴”。
C.今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D.“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B.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C.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边悠闲漫步。
D.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读书的“体”与“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积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5.下列对读书的“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所有的人都追求读书之“用”。
B.读书的“用”是指读书能满足人的实用功诉求。
C.追求读书的“用”,在阅读时往往会执着一念,衡量得失。
D.过分强调读书的“用”会让读书的观念变得狭隘。
6.下列对读书的“体”的理解,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