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3/19 18:04: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0小题,约10610字。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阅读题,共4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 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 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 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 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 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 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 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 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 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 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 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 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 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 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 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 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 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 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 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 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 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 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为人
  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 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 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 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 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 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2016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C.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D.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比较中西古建筑后,提出许多国人觉得中国古建筑难以与人一较高下,作者当
  即予以否定。
  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角度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 两者差异。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 强了说服力。
  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 筑优于西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
  环境决定的。
  B.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 物质器用。
  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 华丽程度。
  D.佛教传人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 以现世为重。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 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 “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