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ppt9(课件+试题,打包11套)
- 资源简介: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课件试题)(打包12套)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专题整合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7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7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83.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6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80.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7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81.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7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82.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专题检测九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7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专题整合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84.ppt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一、词人名片
才情豪放之人生
苏轼历北宋五朝,荣辱迭起一生,亦才情豪放一生。其书、画均称大家,善画修竹、枯木、怪石,为“湖州竹派”重要人物;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诗、文、词皆独步一时。其文如行云流水,恣肆挥洒,代表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宏肆雄放,机趣横生,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风。其词突破婉约词藩篱,在风格、题材、音律方面皆有创变,豪纵清雄之作一新天下耳目,风格于雄奇超旷之外,亦兼韶秀婉丽,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一生著述宏富,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二、诗词故事
师生妙对
苏轼同欧阳修一样注意发现和提携文学新人。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四人被称为“苏门四学士”。苏轼与这些学生辈关系较和谐融洽,有时师生开开玩笑。秦观脸小胡须很多,苏轼故意问他为何胡须多,秦观引用《论语》中一句对答:君子多乎(胡)哉!苏轼也用《论语》一句反唇相讥:小人樊(繁)须也。师生之对,堪称完美。
三、文题背景
“乌台诗案”是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多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有二十多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慧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心情。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此词是作者刚从“乌台诗案”中解脱出来,只身到黄州时所写。抒发了从政失意而寂寞孤独的情愫。
上片写幽人,幽人孤独如孤鸿。先写夜景幽寒,为幽人、孤鸿的出场营造氛围。接着写幽人孤鸿往来。冷落凄静的夜晚,惟有孤鸿与幽人相对,那孤傲不群的孤鸿,正是独往独来的幽人的化身。
下片写孤鸿,孤鸿幽恨如幽人。孤鸿被惊起,惊慌高飞,心怀幽恨,却无人能懂;寒林千枝,却不肯栖息;最后,它悲鸣着飞过长江,落在寂寞荒冷的沙洲上。失群孤鸿与失志幽人互喻叠映,意脉贯通。
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沙洲,每个意象都那么幽寒清冷,全词笼罩着浓郁的孤独与感伤的气氛,意境清幽绝尘,“孤鸿”的
……
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专题导语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中叶,在文人的观念中,词始终被视为“娱宾遣兴”的“诗余”、“小道”,让歌妓唱来助酒的风流小曲,写来写去转不出儿女情长、悲欢离合的圈子。直到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才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这叫“新天下耳目”。凡能写进词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而且,他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形成了一种与诗相通的、雄壮豪放、开阔高朗的艺术风格。
学习本专题,重点把握以下内容:
1.了解苏轼的生平与思想以及苏词对宋词的深远影响。
2.初步了解苏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3.通过比较,了解苏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及豪放词的艺术风格。
学习本专题,特别注意:
1.使用比较法,将苏词与晏词、柳词比较,将豪放词与婉约词比较,认识苏词特色。
2.注重探究,多方走问、占有资料,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加深对苏轼其人其词的认识。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词人名片
三起六落之人生——一起二落
苏轼(1037~1101),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士家庭。父苏洵由发愤读书而入仕,受父亲影响,苏轼走上了同样的道路,年轻时“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二十岁时,受欧阳修的赏识,考取进士,治平三年,任命直史馆,开始了似乎大展才华的仕宦生涯。但不久,因不主张骤然变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杭州通判,后徙知密州、徐州、湖州
……
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豪放词
豪放词派,宋词两大流派之一。因其词作的题材、风格、用调及创作手法等与婉约派多不相同,故被视婉约派为正统的词论家称为“异军”、“别宗”、“别派”。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等。
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可移向豪放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