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6400字。
泉州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一年上学期期末跟踪考试
语 文(A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2.试卷答案均答在答题卷上(答题卷在9-14页)。
第Ⅰ卷(共30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佝偻(gōu) 佛龛(kān) 静谧(mì) 蓊蓊郁郁(wěng)
B. 慰藉(jiè) 炫耀(xuàn) 跫音(qióng) 亘古未变(gèn)
C. 猝然(cù) 踟蹰(chí) 红硕(shuò) 意味隽永(juàn)
D. 喟然(wèi) 哂笑(shěn) 沟壑(hè) 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污蔑 娓娓动听 熠熠发光 遗笑大方
B.蜿蜒 五彩缤纷 繁文缛节 眼花缭乱
C.谛造 藕断丝连 生杀予夺 妄自菲薄
D.匿迹 恪守不瑜 煞费苦心 向隅而泣
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一幅令人陶醉的美景图: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 ),月色( ),像( )的歌声,像( )的梦幻。……可以说,这清新、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正是作者追求的淡淡的恰到好处的心境。
A.缕缕 朗朗 渺茫 迷茫
B.阵阵 朗朗 缥缈 朦胧
C.缕缕 溶溶 渺茫 朦胧
D.阵阵 溶溶 缥缈 迷茫
4.下列对有关诗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该诗句以华美的事物来描摹死水,揭示死水华美外表下丑恶的霉变,曲折地吐露了诗人忧愤的情怀。
B.“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该诗句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感受和反抗,以此赞赏被压迫而逐渐觉悟的农民。
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不能改为“照”,“泻”有倾泻意,与“静静地”配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显示月光的幽静之美。
D.“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此句写花儿盛开之时就预示着它接近衰败,接近死亡,所以说“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后出现的白话诗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不属于现代诗歌。
B.普希金是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被誉为“俄国文学的始祖”,他写有歌颂自由的诗歌《致大海》。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D.《论语》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二、(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C.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7.下列句子加点的“之”,与例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