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检测)第三单元 (《拿来主义》6份)
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doc
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ppt
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doc
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ppt
第三单元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
第三单元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ppt
第三单元
第8课 拿来主义
鲁迅是一个狂人,所以他手中的笔像一把利剑直刺封建遗老的心脏,冷目像一道闪电直劈卫道士的头颅。他冷傲,孤峻,敢怒,敢言,文章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他的文章虽不过几百篇,却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他是一个封建礼教思想的批判者,一个封建婚姻的背叛者,一个曾沉陷于失望之中的彷徨者。
美字体 鱼 翅 精 华 自 己 拿 来 , 鸦 片 糟 粕 大 家 抛 弃
赏美文
捧与挖
鲁 迅
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征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
压下来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
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九不是好东西。
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
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作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道: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
民元革命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料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
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
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
(选自《鲁迅全集•华盖集》,有删改)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继承与创新
鲁迅先生曾教导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针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以及无原则“全盘西化”的倾向,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地拿,为我所用地拿,不卑不亢地拿。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含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新形势下,我们更要大胆吸收中外先进的文化科技知识,大胆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运用角度]“文化”“借鉴”“继承与创新”“取与舍”等。
⊙运用示例
“包容”,就要像大海那样,接纳来自千百条河流的水。不管它是清水,还是浊水;是净水,还是污水,只要是水,一概接纳不误。如果只是接纳清净的水,而拒绝污浊的水,那么它就不能成为大海了。对待古代文化和外来文化也一样,不管它是“土文化”,还是“洋文化”;是“俗文化”,还是“雅文化”,一概照收不误。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当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只是吸纳“洋文化”和“雅文化”,拒绝“土文化”和“俗文化”,那么何来“博大”和“精深”?鲁迅在《拿来主义》中主张“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其道理或许就在此吧。
当然,在“包容”的前提下,还需要对“包容”的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父母的呼唤。父母之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母之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我们可能会走得很远,可我们永远也走不出父母的心灵广场!
美字体 父 书 未 曾 空 满 筐 , 母 线 必 定 萦 我 襦 。
赏美文
我们怎样做父母
梁晓声
①中国目前的价值观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一定要第一,连第二都不行。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不仅体现在父母和孩子关于学习的方面。在许多方面,在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到:中国人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让全世界一看就瞠目结舌:“哇,中国!”有的父母也会这样说:“哇,老张家的孩子!”可是,就算老张家的孩子考上清华,那又怎么了?很多精英也不见得就是清华北大的。
②我个人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社会和家庭对于父母的要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高。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你是不能做好父母的。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人和人之间不可能产生太大的距离。即使有人考上了大学,而有人考上了技校,或者直接参加了工作,他们之间的差别也不会太大。但现在不同了,人和人之间差别太大了。比如我也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是作家,为什么80后的作家,一年就能挣几百万?他写了些什么呢?这种情况下,我会告诉自己,这样也很好,至少有一个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这个家庭改变了。我们会面临诸如此类的许多困惑,这个时候就需要文化。
③文化就要解惑,这是它的一个基本功能。我觉得做父亲,尤其是平民阶层的父亲,要做到四个字:坚、仁、毅、忍。平民阶层的母亲,我希望做到另外四个字:智、趣、善、贤。
④但我也亲耳听到过一对母女这样的对话:“你知道妈妈费了多大劲才搞到这套题!谁都不能给看!”“那我最好的朋友要借呢?”“高考的时候哪儿有什么朋友,都是你的对手!”……
⑤看看我们的书,看看我们的电视剧,成天在那里斗,男人斗,女人斗,夫妻斗,婆媳斗,君臣斗,臣臣斗,总之是斗来斗去,我们还看得傻乎乎的,觉得好有意思。早几年的时候电视里放过一部美国片《成长的烦恼》。你看那个家庭,母亲的智、趣、善、贤,父亲的幽默,都体现出来了。
⑥经济学家害怕经济出问题,政治学家害怕政治出问题,而我个人认为,如果出问题,很可能是在文化上。
⑦我们谈来谈去就是GDP,谈来谈去就是利益最大化,从来没人说到过要把利益“人性化”。但是,即使人家说你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那也只不过是一个“经济体”。一个令人尊重的强国,还有其他另外一些要素,那些要素我们还缺得很多。我们看上去表面上是富了,但弄不好还是一片散沙,因为没有多少普世的价值观能把我们凝聚起来。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是我们的“自然世界”;父亲注重我们的精神成长,以理智和行为来教育我们,是我们的“思想世界”。母爱是温暖的外衣,时时爱护着我们的身体;父爱是贴身的背心,刻刻温暖着我们的心房。父母的养育之恩深似海,孝敬父母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必须履行的责任。
父母用双手托起儿女的锦绣前程,却被岁月凋零了年轻的容颜;父母曾像一棵大树,为儿女遮风挡雨,却被岁月压弯了挺拔的脊背。感恩,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心中最美的境地,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都闪烁着感恩的光华。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健康成长,一次次牵挂惦念,一声声叮嘱问候,就像小溪涓涓流淌。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才追悔莫及。
[运用角度]“父爱”“母爱”“感恩”等。
⊙运用示例
人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母爱温柔体贴,柔情似水。但母爱是一成不变的酒,酒多必醉,爱得太浓,会导致溺爱、纵容。
父爱厚重深刻,深沉而无言。父爱也许有时严厉,
第10课 短文三篇
年轻的我们都有过少年维特的烦恼,也有青春不能承受之重,在烦恼的时候常常不自觉要思索人生问题,是啊,“人”——一个多么复杂的字眼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生命呢?人是有思想的动物,那么思想对于人又意味着什么呢?时代瞬息万变,有没有不变的信条呢?就让我们听听哲人们给予我们的人生箴谏吧。
美字体 乘 风 破 浪 扬 帆 远 , 点 石 成 金 哲 理 明 。
赏美文
谈生命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有时候他遇到巉岩险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命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遮阴,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的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它说“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人因为思想而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这是帕斯卡尔《思想录》里最精彩的两句话。
在这里,帕斯卡尔发现的不是人的渺小,而是人的高贵。一个人,只要拥有了思想,遇见高山,高山给你让路;遇见河流,河流给你铺桥;遇见天空,天空给你翅膀。思想的力量是无人能挡的。
苏格拉底赤足走在冰天雪地里,思想让他忘记什么是耻辱和刑罚,被捕之后,拒绝弟子们的营救,从容面对死亡;孔子胸怀远大的理想抱负,于各诸侯国之间疲命奔走;叔本华和尼采生前也把自己献给了哲学。他们都是能够在苦难面前思想的人,都是真正的大思想家。在他们死后,他们的思想征服了后世。苏格拉底的思想拯救了古希腊青年,孔子的思想拯救了社会,叔本华的思想拯救了战后迷茫的一代,尼采的思想拯救了弱者的灵魂。
勇敢地思想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你在思考,思想就会带着你去飞翔。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运用角度]“思想”“渺小与伟大”“人生”等。
⊙运用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