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自序同步练习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呐喊>自序》练习题<br>
一、文学常识填空<br>
1.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小说收在三个集子中,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br>
2.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这部小说写在_________年,这部小说与俄国作家________的一部小说同名。<br>
3.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是________,散文诗集是__________。<br>
二、词语理解<br>
1.下列词语(或其中画线的语素)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r>
A.质铺(质:典当、抵押) 苦楚(楚:地方)<br>
B.久违:好久没见 未曾经验(经验:动词,经历过)<br>
C.侮蔑:轻视、轻蔑 无端(端:来由、缘故)<br>
D.卒业(卒:完毕、结束) 不惮(惮:害怕)<br>
2.自序的开头说“我在年青时候也曾做过许多梦”,根据课文内容,分条说出这里“梦”所指的内容。<br>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3.说说下面语段中画横线词语的含义<br>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br>
“铁屋子”指的是:<br>
“熟睡的人们”指的是:<br>
“大嚷起来”指的是:<br>
三、对全文内容的理解<br>
1.课文第一段最后说“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下面说法中对“《呐喊》的来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r>
A.年青时的理想和追求至今没有泯灭。 B.过去的经历不能忘怀,一吐为快。<br>
C.借以消除寂寞时光的记忆,获得新生。 D.避免将残存在记忆中的梦全部忘却。<br>
2.课文第七段中“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是一个比喻,请简要分析这个比喻的作用。<br>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3.将下面的句子画线部分改写成意思比较直露、通俗的句子。<br>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己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br>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