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士林到官场》ppt3(4份打包)
-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从士林到官场
第四单元7《儒林外史》.doc
第四单元7《儒林外史》.ppt
第四单元8《官场现形记》.doc
第四单元8《官场现形记》.ppt
第四单元 从士林到官场
7 《儒林外史》
匡超人
《儒林外史》中最令人叹息的人物是匡超人(匡迥),他本是一个事亲孝顺、勤奋好学的人,马二先生也尽心尽力地帮助他,而匡超人却掉进了世俗的漩涡,又结识了潘三这样的坏人,他还帮着潘三干了几件坏事,当潘三被抓时,他立刻和潘三断了联系,害怕官府查出自己来,这也是不正义之举。之后,他不但不学好,反而变得爱吹牛,对事不懂装懂,匡超人最终得到的是名士牛布衣歧视的一笑。匡超人本来很好,可深受八股文的毒害,又交了坏兄弟姐妹,落得如此下场。令人感到可惜!
美字体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赏美文
吴敬梓传
胡适
我们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櫆,也不是姚鼐,是全椒县的吴敬梓。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他生于清康熙四十年,死于乾隆十九年(西历1701—1754)。他生在一个很阔的世家,家产很富;但是他瞧不起金钱,不久就成了一个贫士。后来他贫困不堪,甚至于几日不能得一饱。那时清廷开博学鸿词科,安徽巡抚赵国麟荐他应试,他不肯去。从此,“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后来死在扬州,年纪只有54岁。他生平的著作有《文木山房诗集》七卷,文五卷(据金和《儒林外史跋》);《诗说》七卷;又《儒林外史》小说一部(程晋芳《吴敬梓传》作五十卷,金跋作五十五卷,天目山樵评本五十六卷,齐省堂本六十卷)。据金和跋,他的诗文集和《诗说》都不曾付刻。只有《儒林外史》流传世间,为近世中国文学的一部杰作。
《儒林外史》这部书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见识高超,技术高明。这书的“楔子”一回,借王冕的口气,批评明朝科举用八股文的制度道:“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这是全书的宗旨。书里的马二先生说:“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到唐朝用诗赋取士,他们若讲孔孟的话,就没有官做了。到本朝用文章取士,就是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举业,断不讲那‘言寡尤,行寡悔’的话。何也?就日日讲‘言寡尤,行寡悔’,那个给你官做?孔子的道,也就不行了。”
这一段话句句是恭维举业,其实句句是痛骂举业。末卷
……
8 《官场现形记》
兄弟阋墙
《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它是一部专门暴露官场黑暗的力作,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崩溃时期的官僚政治进行了总体解剖。它所写的不是个别的贪官污吏,而是整个政治体制的腐朽,无官不贪,无吏不污,卖官鬻爵、贪污纳贿已成为官场的运行机制。本文节选的是:何潘台马上就离任了,临走之前决定大捞一把,公开卖官;他的兄弟三荷包当掮客,本来兄弟俩狼狈为奸,却因分赃不均,最后反目成仇。
美字体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赏美文
为官与为人
从《官场现形记》中,人们或多或少可以得到为官之“术”,还有一些关于官场的启蒙。
峰回路转,演绎出几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事来,不谋其政,而谋其位,这是做官之前的主要奋斗目标。待谋到其位,又有百事待举,一要邀宠固位,二要防别人来谋位,三要进一步谋更高的位,哪里还有功夫谋其政?精力都用在拳打脚踢、闪转腾挪的“功夫”上了。政绩如何?官绩历历在目,那是由某官调任某官,升任某官,偶又降谪,终得恢复,一步一个脚印,身心交瘁,死而后已。
事实上,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讲究牧民。代表皇帝来放牧黎民百姓者,就是那些各级政府、各种机构的大小官员。官吏是皇帝的爪牙,官本位思想是封建统治的基础。权力和随权力而来的实际利益和与日俱增的欲望,构成旧时官员物质和精神的支柱。于是,当官,便治人;不当官,便治于人。换言之,要想不被别人像牛羊一样放牧,唯一的办法即是做官。所以,要做官,想做官,不择一切手段地往上爬,甚至踩着他人脑袋、骸骨,用别人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