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16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2/7 11:13: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130字。

  湖南省岳阳市2016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时代,玄言诗以嵇康为代表,田园诗以陶渊明为代表,而山水诗则以谢灵运为代表,谢灵运是东晋大将谢玄之孙,与陶渊明同时代的人。当陶渊明与王朝诀别,归去作“老农”时,谢灵运却卷入了刘宋王朝之争。他在王朝失败了,便向山水倾吐郁闷,在山水中拾起在王朝里失落的抱负,不能立法治国,就用格律写诗,用格律的法度来看山水,用一种形式化的美的理念来经营山水。用治国的手段写诗,尤其用来写山水诗,就像给马套上笼头和鞍子一样,他尝试着给诗套上格律,格律好比王制,他不能治国,就治诗。
  陶渊明的诗,汉字跟着思想感情走,有节奏,有韵律,形式上大体整齐,很自由,随着汉字运动的自然属性行进。谢灵运的诗,汉字首先要满足格律化的要求,让思想进入格律,使格律成为思维方式,不光为诗的形式立法,还为思想建立诗性的框架。也亏了这位“始作俑者”,居然发现汉字像中国人一样经得起敲打,很容易格律化。在王朝,他是失败者,在诗的王国里,他要成为统治者。将汉字赶进格律,列成仪仗队,向他行礼,形、音、义都要对仗,对得整整齐齐,如一刀切,这还不够,还有字要雕琢,要雕得玲珑剔透。他是怎样用格律来治诗呢?且看他《登池上楼》:“……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qīn形容山高).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人是政治动物,政治一失意,生理上就会有反映,“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他病了,卧在家中,“衾枕昧节候”,卧久生厌,转而思动,于是,“褰开暂窥临”。倾耳一听,绿水波澜好送音;登楼一望,青山迢迢来接迎。只是远眺一下,心胸便开了,连天气都变得好起来,“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青春阳气上升,阴气渐已下沉,春天已来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写到这里,出了神来之笔,没有了写的痕迹,如果是陶渊明,不足为奇,可在谢诗里,诗眼融化到自然中去了。“池塘生春草”,连一点描写都没有,更不用说雕琢的痕迹了,那就是存在本身。如果还要说一下,也就只能这么说了,写是写不出来的。谢灵运说,此句从梦里中来。
  他的诗眼,从远方的山和海收回来,回到眼前的池塘。山和海,都是远怀,对他而言,都可望而不可即,他喜欢自己能把握的存在,而池塘,就在脚边,属于他。海上生明月,一定很美,可那美对于他的当下来说,还是“无”,而“池塘生春草”就在身边,那是“有”,可以任他格律化,但此句自然而然,还来不及捉住它,就在梦里入诗了,梦是没法儿格律化的。那句“园柳变鸣禽”,稍稍迟了一步,就被他捉住雕琢了一把,意境虽好,但终非造化,寂寞了一冬天的孤寒柳,忽然听到鸟鸣了!这春之声叫他归隐,他进山了,不是去游山玩水,而是去山里定居,不是在方便处定居,而是在险要处定居,真不愧为将门子,以兵法安居,以格律写诗,确有乃祖遗风。千载以后的毛泽东喜读谢诗,评价很高,说唐代山水诗从谢发展而来。的确,不仅在形式上拧紧了格律的发条,内容上也真的紧张起来了。魏晋人,人与山川相映发,是玄言田园的自由化;这还不够,还要格律化,格律化是为诗的江山立法。
  (摘编自李冬君《当诗意栖居于政治》)
  1,下面关于谢灵运用格律写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谢灵运在王朝之争中失败了,便向山水倾吐郁闷,不能治国,他就治诗,用好比王制的格律写诗,像治诗那样治国,这样可以从中拾起在王朝里失落的抱负;
  谢灵运尝试着给诗套上格律,就像给马套上笼头和鞍子一样,这样用格律的法度看待山水,用一种形式化的美的理念经营山水,与立法治国的道理是一样的;
  谢灵运用格律写诗,汉字首先要满足格律化的要求,让思想也进入格律,使格律成为思维方式,这样做不仅为诗的形式立了法,也为思想构建了诗性的框架;
  谢灵运要求汉字的形、音、义都要整整齐齐地对仗,文字要雕得玲珑剔透。这样他就成了诗歌王国的统治者,被赶进格律的汉字如同整齐的仪仗队向他行礼。
  2.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为了说明谢灵运是怎样用格律来治诗的,作者运用例证法,即以《登池上楼》为例,逐句分析其中的十个句子,以此证明谢灵运写山水诗的确非常讲究格律;
  B.“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这两句是谢灵运政治上失意所产生的生理反应,为做官追求俸禄却被贬偏远的海滨,长久卧病在床只能独对萧索枯瑟的空林;
  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两句如有神助,写是写不出来的,谢灵运对此也非常得意,自言来自梦中,他的诗眼融化于自然,连一点描写的痕迹都没有;
  D.《登池上楼》后八句写登楼所见所感:久卧不明季节变化,于是抱病强起临窗一望,听绿波之声,望高山之翠,顿觉心胸开阔,天气变好了,春阳驱寒,阳气升而阴气沉。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谢灵运和陶渊明是同时代人,但两人思想截然不同。陶渊明主动与王朝诀别,甘当“老农”;谢灵运却被迫归隐,并且按兵法在山中险要处定居,体现将门遗风;
  B.谢灵运认为中国人经得起敲打,很容易格律化,即容易被奴役和统治。这表明他有治人之才,因不被重用,只好将其才转为治诗,使他成了格律诗的创始者;
  C.谢灵运是魏晋时期山水诗人的代表,其诗深受千载之后的毛泽东喜爱,毛泽东评价说唐代的山水诗是从谢灵运的山水诗发展而来的。本文作者赞同这种看法;
  D.谢灵运使山水诗在“内容上也真的紧张起来了”,意思是魏晋的山水诗,只有玄言诗和田园诗的自由化是很不够的,还要格律化,格律佛为诗的江山立法。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解答】(1)A  “像治诗那样治国”,语序颠倒,偷换概念,应为“像治国那样治诗”.第一段说“用治国的手段写诗”,是“像治国那样治诗”的同义语,二者概念相同.
  (2)C   内容杂糅,把作者对“池塘生春草”和“园柳变鸣禽”这两句诗的评价混杂在一起了,扭曲了文意.“来自梦中”“连一点描写的痕迹都没有”,是对“池塘生春草”的评价;而“园柳变鸣禽”要差一些,“意境虽好,但终非造化”.
  (3)B    曲解文意,把“中国人经得起敲打,很容易格律化”,错误地理解为容易“被奴役和统治”.第一段中说,谢灵运“不能立法治国,就用格律写诗”,这说明在谢灵运看来,只要正确“立法”,就能把国家治理好,人民就能经得起敲打,用“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便于治理,而不是容易“被奴役和统治”.
  答案:
  (1)A
  (2)C
  (3)B
  【点评】完成论述类文本要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2.(19分)(2016•湘阴县二模)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