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导学案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1/24 21:01:0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870个字。

  第一单元◇2 我用残损的手掌现代诗戴望舒教、学案
  河南光山县南向店乡第一初级中学向芳传 QQ276396526
  教时 课型 具体时间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月
  日 星期
  午
  节
  第二课时 新授课 星期
  第三课时 强化训练 星期
  教学时间:三课时总课时()
  教与学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3、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4、把握诗歌感情线索,体会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增强爱国情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情诵读,品味语言,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难点】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与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练习提高法。
  第一课时
  教与学目标
  1、反复朗读这首诗,理解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2、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这首词的主题。
  教与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及诗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32年自费赴法国里昂中华大学就读。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二、预习反馈
  1、读准加黑的字音
  锦幛(zhàng )    荇藻(xìng zǎo )    蓬蒿(Péng hāo)      蘸着(zhàn)轻抚(fǔ)憔悴(qiáo cuì)      蝼蚁((lóu yī)
  2、划出句子朗读节奏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阴暗,
  三、入课学习、合作交流
  1、把握诗中用“无形的手掌”抚摸中国地图生发联想的抒情线索。
  2、“残损的手掌”表明了什么?“这广大的土地”仅仅指土地吗?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他摸索到了什么?
  3、诗歌中提到的“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这些意象共同代表的是什么?诗歌中括号内的文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4、“江南的水田……只有蓬蒿”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5、哪句诗使全诗阴暗的基调转为明朗?

  6、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7、找出诗中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并加以分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