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40字。
《观刈麦》说案
海沧中学语文组 杜工
一、说教材
(一)说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初中语文教学的第三个阶段(初三),从文章的学习过渡到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初中的教学应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本课时位于第五册第六单元,在这之前的诗歌教学中,主要以诵读、积累为主,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学习、欣赏诗歌的知识、能力,本课时的教学就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巩固学习诗歌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系统化,通过课堂实践转化为阅读诗歌的能力,形成欣赏诗歌的能力,同时注意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另外,高中第三册第一单元便是诗歌鉴赏单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将此课课型定为诗歌欣赏课,与高一的诗歌鉴赏形成过渡,整个诗歌教学便可形成“诵读感悟——欣赏品味——鉴赏评价”这样一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链。因此,从显性价值来看,本课时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从隐性价值的角度看,本诗所描绘的割麦者、拾麦者的生活场景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这便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学习语文,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同时,在学生中攀比之风日盛的今天,学习本诗可以达到学文育人的目的,培养学生对父母(劳动人民)的感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二)说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1、通过场景描写来反映主题(方法培养点)。
2、记诵名句,积累名言妙句。
3、感受白居易平实的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1、通过发现诗歌的美点,初步形成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能力训练点)。
2、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
【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判情趣。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增强学生珍惜人民的劳动成果的意识(本课时的思想教育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关键
【教学重、难点】
发现诗歌的美点,形成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关键】
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在于以场景描写作为切入点
二、说教法
新的教材应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导引,以新的教学法组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打破常规,中考改革方向也引领着我们走创新之路。
1、发现美点教学法 布鲁纳提醒我们: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注重启发和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