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5780字。
2005--2006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面总分100分)
命题人:黄咏洲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填空。(8分)
①“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②“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③“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 , 由此观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有 , 有 ; , , 。《荷塘月色》
2、根据课文或拼音写出词语或汉字。(3分)
①花好比人的面páng ,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jiàn 或挺拔,苗条或ē luó ,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②在满园mí màn 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
③母亲生前并没有给我们留下过什么juàn yǒng 的格言,或要我们kè shǒu 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
3、文学常识填空。(2分)
①课文《勾践灭吴》和《触龙说赵太后》分别选自 和 。
②我们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学习的徐志摩和戴望舒的作品分别是 和 。
4、理解“点破”一词的含义。(2分)
①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 ①
②纪晓岚的一句玩笑话,点破了和珅深藏的隐情。 ②
5、下列句中成语运用不当,请在括号内各填写一个合适的成语。(3分)
① 他本来打算国庆长假出去旅游,然而随后发生的事情使他的计划成为纸上谈兵 。( )
② 对于那些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的人物,我们尤其要长个心眼:说得比做得还要多的人往往只是“空谈家”。 ( )
③同学们都想从他嘴里知道放假的消息,便不谋而合地向他围了过来。( )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解释文中加“。”词的含义。(3分)
陪: 济: 肆:
7、与“敢以烦执事”一句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B、因之以饥馑
C、王好战,请以战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