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ppt9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选修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ppt
  • 资源大小: 2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6/30 13:58: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扬州慢
《扬州慢》公开课.ppt
《扬州慢》教学反思.doc
《扬州慢》教学设计.doc
《扬州慢》课后教案.doc
《扬州慢》课前教案.doc
《扬州慢》说课稿.doc

  《扬州慢》课前教案
  授课班级:高二(6)班                                授课人:廖雪娟
  【教学目标】
  1、 诵读诗歌,感受诗情。
  2、 理解诗意,把握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把握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导学案、PPT
  【教学步骤】
  导入:齐读《菩萨蛮》
  江南人美、物美、风光美。所以“人人都道江南好”。扬州地处江南,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但在1127年,“靖康之变”后。在北宋的半边废墟上重建的南宋,是一个更加虚弱的王朝,金兵频繁发动的大规模南侵,使它长期面临着覆亡的严重危机。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曾攻破扬州,烧杀掳掠。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1176年,虽然已过十五年,作者路过扬州时,映入视野的还是劫后的扬州一片荒芜,满目疮痍的萧条景象,词人思绪翻滚,感慨万千,写下此词《扬州慢》。
  

   《扬州慢》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高二(6)班                                授课人:廖雪娟
  【教材依据】
  《扬州慢》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篇目”。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设计理念:在了解新课程标准内涵基础上,要求学生着重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诵读吟咏、整体把握、重点词句赏析),领略诗词的艺术魅力,并背诵默写本首词。突出学生的能动性,积累一些诗词鉴赏的心得,并用这些体悟继续分析后面的词作。
  【学情分析】
  学生为高二年级文科平行班学生,语文素养一般。通过本学期诗歌鉴赏单元学习与训练,学生初步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概念,但自主性不强,需要老师多加点拨、引导,调动积极性与想象力,初步感知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教学目标】
  1、 诵读诗歌,感受诗情。
  2、 理解诗意,把握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把握诗人表达的情感。
  

   《扬州慢》课后教案
  授课班级:高二(6)班                                授课人:廖雪娟
  【教学目标】
  1、 诵读诗歌,感受诗情。
  2、 理解诗意,把握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把握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导学案、PPT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中国有一个城市被称为“中国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最温柔,又最蒙胧,这个城市叫“扬州”。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1岁的词人经过扬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
  二、作家作品
  1、“扬州慢”,既是词牌又是词题。
  扬州——词的内容   
  慢——慢词(曲调舒缓)
  2、作者介绍:(生读37页注释)
  三、整体感知
  1、朗读本词
  (1)个别学生读。
  (2)师范读
  (3)指导学生诵读(字音、节奏、情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
  

   《扬州慢》教学反思
  授课班级:高二(6)班                                授课人:廖雪娟
  关于教什么。我认为语文课堂有且只能有一个支点!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语文课堂必须有一个支点;二是语文课堂也只能有一个支点。一堂课的时间太短了,只有45分钟,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又必须是有效性的,因此课堂的目标只能精简,而无法面面俱到。王荣生教授指出课文根据它们在语文课程中的不同地位、性质、功能及功能发挥方式等,可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因此我们在教学目标设定前既必须关照课文所负载、所包含的知识、概念、原理、技能等,又必须仔细研究不同类型的课文所承担的不同任务。《扬州慢》在选文中的位置和性质决定了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既不能脱离课文所负载的单元知识,又可以加以更灵活的处理。
  诗词教学,一直我都想得的一个突破,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我个人兴趣和特长充分发展的需要。因此,我选择了《扬州慢》作为课题。
  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没有追求面面俱到,而只是
  

   《扬州慢》说课稿
  授课班级:高二(6)班                                授课人:廖雪娟
  【教材分析】
  姜夔的《扬州慢 》是高中语文选修本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诗歌部 分第二单元的推荐作品。本单元的教 学重点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而《扬州慢 》在写景抒情上又具有代表性,对《扬州慢》的学习有助于学 生消化单元知识,强化单元重点,所以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 维度,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教学目标】
  诵读诗歌,感受诗情。
  理解诗意,把握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把握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体会 诗歌的情感,所以在教学中我打算采用诵读法 。适时的点拨有效的引导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所以 在文本分析中我采用点诵读法、探究法和点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