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ppt242
- 资源简介:
课件共17张,教案约1470+2230字。
姓名 刘青杰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三
邮件
单位 临沂第十九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一、教材分析
此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年47岁。这时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两年,这次被贬是因“乌台诗案”而起。元丰二年(1078)苏轼因写过讽喻新法的诗,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政治上遭受打击,思想苦闷,经常游于江湖山水之间,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此词。
二、学生分析
对于古文,如果学生不能够全身心投入,那么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就仅仅停留在对文章字面意思的理解上,而对文章的内涵则难以触及。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用激情感染学生,在此基础上,引出苏轼游赤壁,观赤壁而后由怀古到感己,最终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接着通过《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为学生展示长江的波澜壮阔,让学生有苏轼当初临赤壁的那种感觉。接着进行泛读,通过抑扬顿挫的范读,让学生和词人的感情融和在一起;在对写作背景进行介绍时,让学生们产生对苏轼的认同感。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会苏轼的情感。
2、学习本诗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四、教学环境
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R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 课中播放视频名家诵读,感受名家对本词的理解和演绎。营造诵读的学习氛围。
2、在诵读展示环节适时利用诵读评价量规,引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3、在品读环节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按照这样一定的思路赏析文中的典故。
4、课堂上,巧用课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利于文本理解的即时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