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个大题,每个大题各有小题目若干,约7500字。
全省统考模拟语文(必修1)测试题
三水实验中学 杨敏
I阅读鉴赏(76分)
一、 古诗文阅读鉴赏(40分)
(一) 古诗文默写(8分)
1. 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的空白部分。(①或②,③或④,⑤或⑥,⑦或⑧,各选1题,共可选4题)
①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②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
③是非成败转头空, , 。
④一壶浊酒喜相逢, , 。
⑤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
⑥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⑦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
⑧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
(二) 诗词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上三峡
李 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注]①此诗作于唐乾元二年(759),诗人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途中。
②黄牛,指黄牛峡,是巫峡的一段。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夹青天”句,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包含着诗人喟叹青天的形象。
B.“忽可尽”两句,并非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写出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情心。
C.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写逆水行船十分艰难,夜航充满艰险,船行也更加缓慢。
D.“不觉鬓成丝”,写出诗人因船行缓慢而愁白了头,包含着时光难度,逆境难熬的感受。
3.分析五六句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
4. 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李白诗里与《上三峡》相映成趣的是《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后者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乖舟东返时写下的名篇。请就这两首诗,谈谈你对诗歌“融情入景”的看法。(5分)
(三) 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桑之落矣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 其黄而陨 其:代词,它。
C. 自我徂尔 尔:助词,相当于了。 D. 女也不爽 也:语气词,起停顿作用
6.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徵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徵所为,促召之。徵进十策说密,不能用。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