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ppt247
- 资源简介:
共22张。有教学设计,约2210个字。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八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同时也有了一些阅历。所以,学习本诗重在理解和欣赏。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会为他们补充一些课外的资料,让他们更深入地体会作者所经历的一切,从而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2、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难点:了解修辞手法对于表达情感所起的作用。
3、教学过程
【导入】再别康桥
有一位诗人,他爱他人,爱万物,具有平等精神。他短暂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具有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漂逸的风格,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人徐志摩,走近他的“康桥情结”。
【讲授】再别康桥
一、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1、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2、了解修辞手法对于表达情感所起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二、作者简介: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是金庸的表兄,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6年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教授。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三、出示与康桥有关的图片,了解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1920年—1922年,诗人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四、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全诗,结合创作背景,整体感知全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表述了对康桥的依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