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和智慧》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2800个字。
十一学问和智慧
主备:周正东
学习目标: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学习难点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学习方法赏读法、赏析法、领悟法、
一、知识链接走进作者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后赴欧美留学。1919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运动宣言是他所写。1920年被派赴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接着又到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的研究院,在四国五校研读7年,专治历史与哲学。1926年回国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31岁的罗家伦出任首任校长。1932—1941年担任中央大学校长。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驻印度大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他任校长的十年,是中央大学危难深重而又有长足发展的十年,是中大也是他本人的“黄金十年”。1969年12月25日他病逝台北,享年73岁。
作者研究中国的教育,发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本文针对把“知识”与“学问”混为一谈,把“智慧”与“学问”混为一谈的错误认识,阐释了“智慧”与“学问”的不同内涵及相互关系,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重视能力培养。
二、自主学习
(一)读准字音,看清笔画:
陶冶 寸积铢累 大窾 矻矻穷年 探骊得珠 犀锐
(二)积累词语释义
1、探骊得珠:
2、鞭辟入里:
3、融会贯通:
(三)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看每一部分些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讨论分析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