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教学设计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9/25 6:46: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550个字。

  22.《隆中对》精品教学课件详细配套教案
  陈寿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3、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背景音乐——黑匣子组合演唱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师:在三国的星空中,刘备和诸葛亮是两颗璀璨的明星。今天,就让我们赴隆中,去茅庐,拜千古英雄,赏安定天下之对策。
  1.首页:背景图片:解题:隆中对:隆,读lóng;隆中,地名,在现在湖北襄樊;对:回答,应对;隆中对:诸葛亮的“建国方略”。
  2.请在地图上找到隆中位置……但也有人认为“三顾茅庐”之地在河南南阳的卧龙岗,根据是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介绍一件趣事——一场“官司”打了一千多年,至今双方仍在论争:
  “三顾茅庐”之地在何处?是在湖北襄阳的隆中,还是在河南南阳的卧龙岗?从晋代以来争论了一千多年。
  清代,襄阳籍的顾嘉蘅任南阳知府,为了平息争论,在南阳武侯祠题写了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但这种和稀泥的态度并未使争论断绝。
  1988年更换新教材,《隆中对》从语文课本中删去。当时湖北襄樊市的领导认为这是他们的一大损失,于是派专人连续5次进京活动,甚至市长亲自出马。终于,2001年10月,《隆中对》与《出师表》一起,重新编入初中语文课本,而且《隆中对》注释:“隆中,地名,现在湖北襄樊。”《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注释:“南阳,郡名,在现在湖北襄阳一带”。
  消息传出,襄樊人欢欣鼓舞,说:“当我们的孩子长大后,就不会再有襄阳、南阳之争了。”但这又激怒了南阳人,于是南阳人开展了一个“万人签名”活动,他们请求教育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将《隆中对》改为《草庐对》,将《出师表》注解纠正为“南阳,郡名,在现在河南南阳市”。
  襄阳、南阳两地都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诸葛亮隐居躬耕之地是在己方,他们还似乎还为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展开了一场的竞赛(图片襄阳古隆中、南阳卧龙岗;双方都有建有规模宏大的武侯祠(图片:襄阳武侯祠、南阳武侯祠。),双方都有“三顾堂”(图片:襄阳三顾堂、南阳三顾堂),双方都有诸葛草庐(图片:襄阳诸葛草庐、南阳诸葛草庐)
  4.诸葛亮是我国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关于他的纪念建筑,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成都(图片:成都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及供奉的诸葛亮塑像)。
  现在,我们学习这篇打了一千多年官司的课文《隆中对》。提问:《隆中对》的出自哪里?作者是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