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二首》ppt17
- 资源简介: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 》之《柳永词二首》课件+教案+学案+训练(打包7份)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之《柳永词二首》 学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之《柳永词二首》-《望海潮》教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之《柳永词二首》-《雨霖铃》教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之《柳永词二首》(50ppt)课件.ppt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之《柳永词二首》精品课件(52ppt).ppt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之《柳永词二首》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柳永词二首》知能优化演练精品练习.doc
[鲁教版 唐诗宋词选读]8柳永词二首 学案—《雨霖铃》与《望海潮》
【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望海潮》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深刻体会《雨霖铃》《望海潮》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两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两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一、宋词简介
(由同学预习时收集了解,堂上由同学介绍,教师提点补充)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 代而极盛于宋代。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节拍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 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 则开拓了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过 和 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诗言志,词抒情”。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 和 。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救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二、作者介绍(由同学介绍,老师补充)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
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⒈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 望海潮 柳永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了解作者及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⒉掌握词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⒈反复吟读直至背诵,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⒉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⒈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
⒉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
重点 ⒈把握词中所运用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⒉分析词中写景的妙处,即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意象的组合展现杭州人物之盛和风光之美的。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 学 设 想 教材分析 《望海潮》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四模块第二单元。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宋词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此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位、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从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体系来看,此单元在必修教材的“阅读鉴赏”的板块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伟,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有东坡的豪放之味。它是第四模块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⒈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体会短暂与永恒的辨证关系。
⒉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
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运用想象和联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领悟、理解能力。
教学
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培养有感情的诵读能力。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
柳永词二首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6分)
A.参差(cī) 天堑(qiàn)
翠幕(mù) 绕堤沙(rǎo)
B.罗绮(qí) 羌管(jiānɡ)
嬉嬉(xī) 竞豪奢(shē)
C.菱歌(lénɡ) 凄切(qī)
暮霭(ǎi) 更那堪(kān)
D.今宵(xiāo) 钓叟(sǒu)
珠玑(jī) 留恋处(chù)
解析 A项“绕”应读rào;B项“绮”应读qǐ,“羌”应读qiānɡ;C项“菱”应读línɡ。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6分)
A.都门帐饮无绪 绪:情绪。
B.便纵有千种风情 纵:即使。
C.羌管弄晴 弄:玩弄。
D.异日图将好景 图:绘成图画。
解析 C项弄:吹奏。
答案 C
3.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6分)
A.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解析 C项是直接抒情,其余三项是融情入景的写法。
答案 C
4.名句填空。(7分)
(1)______________,怒涛卷霜雪。
(2)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
……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题。
望海潮
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简述开头三句在全篇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内容上:从“形胜”与“繁华”两个侧面概括了钱塘江自然环境的秀丽与社会的富庶、太平景象。
结构上:总领全篇。
2.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传说金主完颜亮读了这首词以后,“逐起投鞭渡江之志”。根据词的内容,请你简要说明完颜亮起意渡江南侵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都市繁华;市民殷富;风景优美;生活和乐。
4.词的收尾处,用了“好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