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题材从何而来”课堂实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高中作文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7/31 10:16:0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00字)
“题材从何而来”评讲课实录

让同学相互启发
——“题材从何而来”评讲课实录

   师:最近同学们写了几篇记叙文,但写得好的为数不多,不少同学很着急。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也一样,没有题材,即使有天大本事,也会无从下笔。这堂习作评讲课,主要解决题材从哪里来的问题。

   世界上的事情不可能全部亲自去实践,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生活,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比如夏衍写《包身工》,但他自己就不是包身工。因此,题材的来源应该还要广阔得多。那么,题材还可以从哪里来呢?同学们都读了夏勤同学的习作《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并且很受感动。但是,这篇题材显然不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主人公苏云霄的右腿被锯掉了,而夏勤同学的腿还是好好儿的。那么,苏云霄这个人物是从哪里来的呢?故事情节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夏勤同学就此谈谈自己的写作体会。

   夏勤:拿到题目,我就确定要赞颂一个像雪浪花那样勇敢地投入生活这个大海的怀抱,向命运挑战的人物。一下子,生活中王刚的形象便从我记忆的长河里跳了出来,因为他对我的触动真是太大了。

   我在初中时和王刚同班。他是一位非常谦虚好学的学生。正当他以百倍的努力投入高考复习时,生活却和他开了个极不严肃的玩笑。一天,我妈沉着脸告诉我说:“过去和你同班的王刚右腿疼得已不能走路,可能患的是骨癌。”我听后吓了一跳:“什么!骨癌?这不可能,他才十九岁呀,怎么就会患上这种病?”然而无情的现实使我不得不相信了。后来,王刚的病情每况愈下。当我弟弟告诉我王刚的右腿已在上海医院锯掉时,我被震惊了。我怎么也不能把过去的体育委员同现在空着右裤管、拄着拐杖的王刚联系起来。同时,我也为他担忧:太不幸了!今后他将靠剩下的左腿走上艰难的人生道路,他能挺得住吗?他还有勇气活下去吗?然而王刚用实际行动给了人们一个满意的回答。一天晚上,弟弟告诉我们:“王刚在锯腿前一天还坚持写日记。在临锯腿前,含着热泪,忍着巨痛,恳求医生说;‘让我最后再走一次吧!’”听到这儿,我们全家的空气仿佛都凝固起来了。妈妈长长叹了口气,爸爸痛苦地摇了摇头说:“唉,这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真是揪人的心哪!”我当时鼻子一酸,流下了眼泪,我感到他是多么热爱生活啊!我被王刚深深触动了,很想把这不寻常的事迹写
下来,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因此,一看到《生活中的一朵浪花》这个题目,就一下子引发了我的写作欲望,几乎是一口气写成了这篇习作。老师、同学都说苏云霄的那句“让我最后再走一次吧!”感人至深,而这句话恰恰来自生活中最感人的一幕。试想,如果我对周围生活漠不关心,即使我的想象力再丰富,也决计想不出这么感人的话啊!从中,我进一步体会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深刻内涵。

   另外,我觉得从书报上看到的材料,也是我们写作的绝妙题材。比如我最近看了张海迪的事迹,深深地为之感动了。我想,王刚也一定会受到鼓舞的,一定会从张海迪身上汲取到精神力量。于是,我把张海迪的事迹作为苏云霄从消沉变为振奋的巨大动力和思想转折的关键。又如结尾中“我头上曾滚过乌云,但严冬锁不住春的步履”这两句诗,是盲人诗人周嘉堤的诗集中的。我觉得它正是苏云霄精神境界的精华之所在,于是我把它选来作为文章的结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