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人欲》ppt
- 资源简介:
共19张,教案约9580字。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方法方面的基本思想。
了解李贽《童心说》的时代背景,体会其赞赏童心、突出个体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回忆《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有活水来。
2、我们经常从报纸互联网上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马呢?究其原因是无法抑制的人欲和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
二、作家、作品介绍
1、作家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
在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2、《朱子语类》
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三、介绍理学产生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
1、理学产生时代背景
从唐末五代之乱以来,道德沦亡,廉耻尽失。宋代士子为振衰起敝,从学问修养上挽救人心社会,加之当时国家的统一,君主的提倡,与书籍流传之盛,而大开讲学之风,促成理学的发达。宋代理学的起源有两个思想的背景:一是外来的影响、一是内在的变化。
外来的影响:就是无形中受到“佛”、“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