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00字。
第一部分 毛泽东的语言作品片段辑录
一、文言
1、1917年8月23日毛泽东给黎锦熙的一封信:
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无如小人太多,世上经营,遂以多数为标准,而牺牲君子一部分以从之,此小人累君子也。然小人者,可悯者也,君子如但顾自己,则可离群索居,古之人有行之者巢、许是也。若以慈悲为心,则此小人者,吾同胞也,吾宇宙之一体也。吾等独去,则彼将益即于沉沦,自宜为一援手,开其智而蓄其德,与之共跻于圣域。……大同者,吾人之鹄也。立德、立功、立言以尽力于斯世者,吾人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也。(《毛泽东早期文稿》89—90页)救小人是君子功、德、言不朽业绩和价值意义的根本体现,小人得救之日,就是君子天职实践之时。毛泽东向往的是小人借君子之“援手”而得救,整个社会不分君子小人、济济一堂,共跻圣域的大同境界。(《毛泽东早期文稿》88—89页)
2、寓言故事
客告予曰:若知夫瓠瓜乎?阳动土暖,茁乙(草木破土而出之状)布薆(草木茂盛的样子),苟无人理,则纵横荆棘之颠。缠牵成蔓,不能自伸。播蓐草之内,时序洊(jin,再、重)至,间吐疏苞,若明若灭。人将指曰:是亦蓐草之类而巳。然而秋深叶萎,牧竖过往其间,剔草疏榛,则累累之物,大者如瓮,乃是蔓之瓜也。反而观之,牡丹之在园中,绿萼朱葩,交生怒发,矞(祥瑞的彩云)皇光晶,争妍斗艳。昧者将曰:是其实之盛大不可限也,而孰知秋至凉归,花则枯矣,实不可得。吾子观于二物,奚取焉? 应曰:牡丹先盛而后衰,匏瓜先衰而后盛,一者无终,一者有卒,有卒是取,其匏瓜乎?客曰:虽然,吾观于子一伎粗伸,即欲献于人也,一善未达,即欲号于众也,招朋引类,耸袂轩眉,无静澹之容,有浮嚣之气,姝姝自悦,曾不知耻,虽强其外,实干其中,虽利不毁,耆(同嗜)欲日深,道听涂说,搅神丧日,而自以为欣。日学牡丹之所为,将无实之可望,猥用自诡曰;吾惟匏瓜之是取也,岂不诬哉!予无以答,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而退,涊(nin,汗出貌)然汗出,戚然气沮。(《毛泽东早期文稿》19页)
毛泽东以质朴无华而硕果累累的瓠瓜,和艳丽多姿、华而不实的牡丹来象征截然不同的人格。
二、理论文章
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而物质的运动则必取一定的形式。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