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课时,约3400字。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华南师大中文01 麦碧芸
一、 教学目标
⒈学习一些科学小品的文体知识。
⒉学习本文的先主后次、从外到内、由实入虚的说明顺序。
⒊学习和理解文中引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⒋了解本文科学性和文艺性相结合的特点。
二、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⒈学习本文的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由实入虚的说明顺序。
⒉学习和理解文中引用的作用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二)难点
⒈学习和理解文中引用的作用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⒉对本文科学性、思想性和文艺性相结合的特点的理解。
三、 课型:教读课
四、 教学方法:教读法、讨论法、配合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要点:
⒈简介作者和科学小品的文体知识。
⒉纠正字音,解释词语。
⒊熟悉文章说明的内容和段落层次。
二、 教学程序
㈠导语
(教师通过电脑显示荔枝的图片。如果季节允许,则展示实物)
同学们,荔枝,是我国有名的岭南佳果,大家肯定会听过、见过或者吃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它的文章——《南州六月荔枝丹》(板书)。
㈡导读:
⒈题解
⑴作者介绍
贾祖璋,浙江省海宁县人,生于1901年,我国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1920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教师、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解放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和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等职务。他撰写的科普读物主要有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鸟类研究》(1931);和别人合撰的六十万字巨著《中国植物图鉴》(1937)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植物分类学专著作;《鸟类研究》、《普通鸟类》、《世界禽鸟物语》、《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生物学锦》。
贾祖璋的科学小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自然界奇妙的生物描写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内容充实,构思精巧,语言简洁洗练,文笔清新朴实。收入中学课本的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均选自《生物学碎锦》)。其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荣获了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一等奖。